第74頁(第1/2 頁)
果不其然,聽聞日後可以大肆劫掠,賊寇們頓時來了興致,他們早就不想在山中遭罪了,倘若今天晚上就能剿滅李賢,倒也是一件喜事。
喜事嗎?毛基卻不這麼想,三面圍攻之下,他的大營崩潰了。
賊寇們沒有什麼特別的信仰,他們只是單純的為自己活著,一旦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脅,他們便會趨避厲害,說穿了,打不過的時候,賊寇就會撒丫子跑。
毛基接連宰了三個逃兵,卻也無濟於事。
一千多人的兵馬徹底炸了營,火光沖天而起,四處都是逃散的人群。沒有人去管張饒的救兵會不會趕來,他們只知道,來犯的這夥官軍太過厲害,再不逃,待會兒可就要丟了性命。
今夜,李賢挑選的這六百人當中有兩百人是從流民營跟輔兵營中挑選出來的,算是三營人馬中最精銳的部分。
之前,李賢還怕流民營與輔兵營出身的兵卒會拖了後退,可現在來看,這幫傢伙殺起賊寇一點兒也不落下風。
正兵營的四百人馬訓練有素,他們多是以三人一組的戰陣殺賊,而輔兵營的一百人也經歷了不少戰事,他們雖然擺不出像樣的戰陣,卻也知道配合的重要性,只有流民營的一百人完全是憑著個人勇武在戰鬥。
不過,流民營中的這百十號人全都是從賊寇手中逃脫出來的鄉民,無一例外,他們對賊寇都有著刻骨的仇恨。
能夠從賊寇手中存活下來,沒有一手保命的本領是決然不可能的。
夜襲敵營,拼的是突然性,只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破賊軍的防線,缺乏韌性的賊軍便很容易敗下陣來。
就算是大漢官軍,陡然遭遇夜襲,十之八九的可能也是吃個敗仗。
其實,夜襲給敵軍造成的真正傷害並沒有多少,畢竟慌亂中根本不知道有多少賊寇藏在何處。
若是一個一心逃命,無論如何官軍也是追逐不上的。
不過,夜襲引發的炸營卻可以給敵軍帶來最嚴重的打擊。
古代名將遭遇夜襲的時候,第一件事並不是下令反擊,而是命令各營嚴防死守,不得出營混戰。
毛基已經把能做的事情做到了最好,可最終卻還是犯了一個大錯,他應該親自去營帳點齊兵馬,恪守大營,而不是任由賊寇驚醒,各自為戰。
將為兵之膽,混亂之中,一名合格的將領完全可以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可是,錯了就是錯了,事情沒有挽回的餘地。
即便毛基一心殺敵,可李賢的官軍還是銳不可當,沒過多久,毛基便被麾下的親衛拉扯著逃走了。
這一戰,大勝。
顧不得清點戰果,李賢命人吹起號角,嗚嗚嗚的號角聲中,六百名官軍循著來時的路再度離開了。
此番夜襲,官軍折損幾十人,除了死去的人,多數人都還可以行軍趕路。
正兵營也就罷了,他們接連勝了許多場,早就煉就了殺賊不動本心的膽魄,可輔兵營與流民營還是第一次作為主力參戰,受傷折損的那幾十人也多數都是這兩營的人馬。
不過李賢相信,經此一役,存活下來的兩營人馬很快就可以編入正兵營,成為可以仰仗的戰力。
在李賢的謀劃中,流民營與輔兵營便是預備役,一旦正兵營有了缺額,經歷過斬獲考驗的預備役就可以派上用場,頂上去,這樣才可以確保戰力不損。
張饒又一次來晚了,毛基匍匐在地,不發一言。
寧靜的夜空中,噼裡啪啦的火光時不時地炸響著,間或有受傷未死的賊寇在低聲呻吟,給這夜晚平添了幾分詭異。
張饒一直在喘著粗氣,他的胸腔急劇起伏,擺明是怒到了極處。
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跳出來聲援毛基,毛基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