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第1/2 頁)
所以,再一次沒有作出決定。3
於是,作為最後辦法,召集了全體出席的御前會議。
到會的有天皇本人,最高作戰會議的六個常任委員,陸軍和海軍軍務(政治)局的首腦,內閣官房長官,聯合企劃廳長官和樞密院議長平沼男爵。48月9日晚上11時30143分,他們全體抓進了宮中的防空洞。但是,這一次還是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東鄉、米內和平沼反對阿南、豐田和梅津。經過好幾小時毫無結果的爭論以後,一直沒有說過什麼話的鈴木宣佈他打算情天皇聖斷。主和派預見到這種僵局,事先已透過木戶讓天皇準備好採取這一步,而1
這一步是他們的對手所猝不及防的。2這在明治天皇統治時期(1868‐1912年)是有過先例的,雖然在正常情況下,按照一項不成文的、但已牢固地確立而有約束力的憲法慣例,天皇是從來不參加辯論的,而只是接受他的顧問
們的決定。
現在天皇講話了。他說,他同意東鄉關於應當接受波茨坦公告的主張,唯一的條件是不廢黜皇室。按照木戶的記述,天皇當時繼續說,他不忍看到他的忠誠的軍隊被解除武裝,也不忍看到那些對戰爭負有責任的人遭到懲1加瀨:《虧蝕》,第231‐232頁;又見《日本爭取結束戰爭的努力》,第7頁。
2加瀨,前引文。
3同上書,第232‐233頁;東鄉的證詞(國際軍事法庭,東京:《記錄》,第35786‐35787頁)。九個大臣同意東鄉,三個同意阿南,三個猶豫不決(《日本爭取結束戰爭的努力》,第8頁)。
4東鄉的證詞(國際軍事法庭,東京:《記錄》,第35786‐35787頁);又見加瀨:《虧蝕》,第233頁。1加漱(《虧蝕》,第234頁)說,這時已是8月10日凌晨2時。當時出席會議的內閣官房長官迫水說是凌晨3時(《日本爭取結束戰爭的努力》,第8頁)。
2加瀨:《虧蝕》,第236頁。
罰,因為他們對他的忠誠一直是堅貞不移的。但是他的結束語是:&ldo;我想現在是忍其所難忍的時候了。回想起明治天皇面對三國干涉的心情,我忍住眼
淚批准這一計劃草案。&rdo;3就這樣,做出了這項重大的決定。
這一決定先在另一次內閣會議上確認,然後外務省用英文起草一份照會,它的副本發到伯爾尼,分別轉變美國政府和中國政府,還發到斯德哥爾摩,由瑞典政府分別轉交英國政府和蘇聯政府。18月10日上午東鄉會見馬立克時,把照會的一份副本交給這位蘇聯使節。同盟社也向全世界廣播了這
一照會。2
波茨坦公告原先的草案中有這樣條款:如果日本講和,日本的君主政體可予以儲存。但是貝爾納斯在動身去波茨坦的前夕,他徵求赫爾對這一點的意見,並告訴赫爾說,國務院、陸軍部和海軍部的高階官員己同意這一點。但赫爾不同意,並於7月16日把他的理由電告貝爾納斯。赫爾並不想堅決推翻日本的君主制,但他也不想為儲存144它而承擔義務。他想等著看看日本國內的情況;而且他要在利用天皇的權威的同時,毫不含糊地要把天皇置於盟軍最高統帥的權力之下。這個觀點佔了上風(這也許不僅僅是由於赫爾反對公告草案的結果),因此發表出來的公告,沒有提到日本的君主制。事實3
上,第六、第十兩段,倒可以認為是包含著推翻君主制的意圖的。
華盛頓在8月10日上午(華盛頓時間)收到日本的照會後,總統同國務卿、陸軍部長和海軍部長舉行了會議。會上貝爾納斯堅決反對從無條件投降的要求後退,杜魯門表示同意。然後貝爾納斯起草了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