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南渡北歸 > 第104頁

第104頁(第1/3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修仙從煉屍開始穿越聊齋之為何飛昇不帶我重生後我發誓絕對不在葉家當福星天道不公,那我就養吞天蛤吞天道守武凌霄仙尊志邪月殘影:暗影劍神之風雲再起刃鳴神通紀元穿越遊城世界家族修仙,陳氏的崛起被放氣的散修絕不放棄,誓要逆襲靈界天尊,成長記土魔法開荒:我的磚頭無所不能成為乞丐,我討遍十方世界仙派傳奇三元·三會魔仙戀歌我帶領家族爭霸天下棋聖奕星

許多年後的1981年9月23日,當李約瑟重新踏上中國土地,並在上海作題為&ldo;《中國科學技術史》編寫計劃的緣起、進展與現狀&rdo;學術講演時,不無感慨地道:&ldo;說到&l;緣起&r;,就得從四川的一個小市鎮李莊談起。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遷到了那裡。在傅斯年、陶孟和的主持下,我結識了一位正在研究火藥史的年輕中國學者。他名叫王鈴,號靜寧。他成了我的第一位合作者。從1947年到1957年,他一共在劍橋住了九年,協助我工作。&rdo;[36]對於從李莊山坳裡走出、曾協助自己工作了9年之久的第一位合作者王鈴在劍橋的經歷,李約瑟同樣公開承認並坦誠地作了如下評價:&ldo;首先,他在中國史學研究方面的專業訓練,在我們日常的討論中,一直起著很大的作用。其次,由本書第一次譯成英文的中國文獻,其英文初稿十之七八是他翻譯的,然後我們兩人必定一同詳細討論校核,往往經過多次修改才最後定稿。別人的譯文,我們兩人必須核對中文原書後才加以採用。王鈴先生還花費許多時間去查詢和瀏覽各種原先認為有用的材料,從這樣的探究中往往又發掘出一些資料,對這些資料我們再從科學史的觀點仔細地審查,然後確定他們的價值。許多煩瑣的圖書館工作,以及各種索引和編目工作,都由他負責。假如沒有這樣一位合作者的友誼,本著作即使能出版也將推遲很久,而且可能會出現比我們擔心現在實際有的甚至更多的錯誤。&rdo;[37]

李約瑟此說大致是不差和公允的,不能說沒有王鈴就沒有李約瑟日後輝煌的成就和不朽的聲名,但此成就要推遲若干個時日當是毋容置疑的。因而,對王鈴這位長期合作者,李約瑟一直念念不忘,並從內心深處表示感激,二人的友誼一直保持到王鈴去世。[38]

有道是吃水不忘掘井人,在贏得世界性聲譽的同時,李約瑟同樣沒有忘掉給予自己重大幫助和支援的黃宗興和何丙鬱博士,以及終老中國本土的知名學者葉企孫、傅斯年、俞大維等人。當1986年《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七分冊&ldo;軍事技術、火藥的史詩&rdo;完稿之際,李約瑟在&ldo;作者的話&rdo;中,特別提及43年前那個夏日在李莊板栗坳會見史語所人員的經歷,並飽蘸感情地說道:&ldo;一天晚上,談話話題轉向了中國火藥的歷史,於是傅斯年親手為我們從1044年的《武經總要》中,抄錄出了有關火藥成分的最早刻本上的一些段落,那時我們還沒有《武經總要》一書……與火箭裝置無二的火藥發動機和蒸汽機,是從歐洲科學革命中湧現出的思想產物,但所有在這之前長達八個世紀的先期發展都一直是中國人完成的。&rdo;[39]或許出於一種感恩,當這一卷大書出版時,扉頁上用不同的黑體字碼印著:

謹以本書獻給

已故的

傅斯年

傑出的歷史學和哲學學者

戰時在中國四川李莊的最友好的歡迎者

他曾在那裡和我們共用一晚探討中國火藥的歷史

俞大維

物理學家

兵工署署長(1942‐1946年)

我常常在他的辦公室與他共享他的&ldo;戰地咖啡&rdo;

並在1984年我們愉快地重逢

注釋

[1、8、22]《費正清對華回憶錄》,費正清著,知識出版社1991年版。

[2、3]金嶽霖《悼沈性仁》,載《金嶽霖的回憶與回憶金嶽霖》,劉培育主編,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

[4]沈性元《不失其&ldo;赤子之心&rdo;的學者

目錄
霸道女冠斷紅塵談談那個穿進書裡來追我的傢伙綠茶不做替身,改當學霸了穿到古代當捕快三世情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