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第1/2 頁)
一個猶太人刺殺-名德國外交官員, 正是戈培爾求之不得的事情。他的宣傳機器立刻開動起來。 11月8口,《人民觀察家報》氣勢洶洶地說:&ldo;很清楚,德國人民必將從這個新的事實中引出自己的結論。&rdo;挑動徳國人反對猶太民族。這些戈培爾的代言人親自去幕尼黑,煽動參加過&ldo;十一月政變&rdo;的老戰士採取血腥暴行。
當徳國外交官因傷致死的訊息傳到柏林後,戈培爾立即向希特勒建議對猶太人採取最後解決辦法。此後在全國發生了砸猶太商店、搗毀住宅等一系列暴行。
希特勒還明確規定:黨衛隊不得阻止。
希姆萊對戈培爾發起的反猶高潮感到極大的不滿。
聞悉這次行動,戈林曾趕往總理府要求希特勒立即下令制止這次行動。希姆萊再次向戈培爾提出抗議,並要求他下臺。他說:&ldo;這是不負責任的反猶暴行,使德國在國外蒙受了無法估計的損失。&rdo;
希特勒袒護了戈培爾。
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為戈培爾解了圍。說這談不上什麼有損徳國外交政策利益。
希姆萊只好無可奈何地罷休了。
希姆萊和裡賓特洛甫的關係。
希姆萊和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曾經是很要好的明友,但因保安處秘書保護羅馬尼亞鐵衛隊叛亂分子而鬧翻了臉。
裡賓特洛甫聞悉黨衛隊保安處在羅馬尼亞的特別行動,立即向希特勒說保安處的壞話,煽起希特勒對黨衛隊的不滿。並派一名公使去市加勒斯特,把呆在羅馬尼亞的屬於公使館成員的保安處領袖撤了職,召回德國。
這個保安處的頭子一回到德國,立即被捕,他在秘密警察那裡被關了好幾個月。
保安處的名聲掃地,裡賓特洛甫大膽地對駐外大使館的警務隨員們進行紀律整頓。並於1941年4月和6月,給德國中央保安局頭子海德里希連續寫了三封情,措辭強烈地提出:由於保安處不斷侵犯外交領域,兩個部門需要確立-種新的工作關係。
外交部長宣告廢除1939年10月26日的協議。這個協議是,外交部同意保安處利用德國駐外大使館以掩護它在國外的工作,給保安處派在各國的情報網頭子以外交人員的地位,名義為警務隨員。另一面,保安處保證不幹預外交政策問題。他援引希特勒關於德國駐外機構的一切行動均受駐在國使團團長領導,並提出警務隨員也只能透過使團團長進行其職務上的交往。
希姆萊做了讓步,於1941年8月9日,和裡賓特洛甫達成一項新的協議:警務隨員和德國中央保安局的全部檔案往來,必須經使團團長過目,此外,保安處不得對駐在國的內政進行任何干預。
儘管保安處一直嚴守這項決議,但裡賓特洛甫還是不時地向希姆萊提出要注意尊重外交部長的外交特權。
有一次,希姆萊應義大利外長的邀請,要出國旅行。這時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告訴他:&ldo;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國旅行必須及時向外交部提出書面申請報告。&rdo;言外之意,你沒提出書面申請報告,就不能隨便出國。希姆萊把意大列之行的目的詳細地說了一遍。裡賓特洛甫裝腔作勢地說:&ldo;待我向領袖匯報後,再決定你是否可以外出旅行。&rdo;接著,他不無揶揄地說:&ldo;倘使你以為根據你在德國國內擁有的職權,進而也有特權在國外採取這樣或那樣的特別行動的話,那麼,我可以肯定,我這方面決不會承認這種事關德國外交政策的國外權力要求。&rdo;
因為黨衛隊在東南歐有廣泛的聯絡,裡賓特洛甫就在這個地區設定了一道遏制黨衛隊插手外交事務的柵欄。1941年夏天,裡賓特洛甫將駐巴爾幹地區的大使和公使職位全部安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