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第1/2 頁)
細說宋朝42:宋江、方臘與摩尼教
徽宗君臣的黑暗統治,終於在政和、宣和之際激起了民眾起義,其中以北方的宋江和南方的方臘規模最大。
宋江起義因有《水滸傳》的渲染,幾乎家喻戶曉。其確切的起事年代缺少記載,大約在政和末年;活動地區相當廣泛,北到京東河北,南到兩淮的楚州、海州、淮陽軍,&ldo;州縣大震,吏多避匿&rdo;。史稱&ldo;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rdo;。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軍轉戰至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奪取了官軍巨艦十數艘,但最後中了知州張叔夜設下的埋伏,副帥被俘,無復鬥志,便接受招降。當年六月,隨童貫南下鎮壓方臘。宋江起義有史可案的情況,大概如此。關於這次起義,宋元之際已有《宣和遺事》加以描寫,雖不無歷史的影子,但畢竟小說家言,不能完全徵信。至於《水滸傳》,更是藝術虛構。
有兩個問題有必要說明一下。其一,起義是否以水泊梁山為根據地。梁山泊一向是&ldo;盜賊&rdo;的淵藪。元祐元年(1086年)前後,有個叫黃麻胡的在這裡鬧事。蒲宗孟出知鄆州,禁止當地人出入水泊,絕其糧食以迫使這些小聚者散夥。但崇寧以後,這裡又成漁者盜窟。《夷堅志&iddot;蔡侍郎》說,蔡居厚知鄆州時,有&ldo;梁山泊賊&rdo;五百人投降,都被他殺了。蔡居厚是政和八年(1118年)由鄆州卸任的,殺降還早於這年,有人認為他殺的就是宋江等人,根據似乎不足,因為宋江受招安是在其後。從宋江在短短几年中橫行河北、京東、淮南,似乎是流動作戰為主,當時史料稱宋江為&ldo;淮南盜&rdo;,也證明他們沒有以梁山泊為&ldo;大本營&rdo;。但從宋江軍隊在海州奪取官軍戰艦進行水戰來看,他們完全可能在梁山泊活動過,這在地方誌和口傳史料裡還留有痕跡。但未必如《水滸傳》描寫的以方圓八百里水泊作為梁山好漢的根據地。
其二,宋將是否受招安打方臘。毛澤東在評《水滸》時說&ldo;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rdo;,引得文史學界爭辯不休。但李若水《忠愍集》有《捕盜偶成》詩說:&ldo;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殺人紛紛翦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rdo;,留下了宋江受招安的鐵證。至於宋江參與鎮壓方臘,《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和《皇宋十朝綱要》等權威史料都有確鑿記載,也是無可否認的。大概就在鎮壓方臘以後返師時,武將折可存奉御筆討捕&ldo;草寇&rdo;宋江,落得個兔死狗烹的可悲下場。
接著說方臘起義。花石綱之役不僅把廣大農民逼上絕路,連許多中小地主也瀕臨破產。方臘是睦州青溪縣(今浙江淳安)的漆園主(有人說他是僱農,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凸顯其革命性),也是造作局壓榨的物件。於是他以誅朱勔為名,在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殺牛酹酒,在漆園誓師起義。
這時,兩浙飽受盤剝壓迫的各階層人民就如一堆乾柴,一經點燃就成燎原之勢,數日之內,起義軍就從千餘人發展到十萬之眾。方臘自稱聖公,建元永樂,署官命將。不到三個月,起義軍分路出擊,控制了睦州(治今浙江建德東)、歙州(治今安徽歙縣)、杭州、婺州(治今浙江金華)、衢州(治今浙江衢縣)何處州(治今浙江麗水)等六州五十二縣。
東南重鎮杭州的陷落令徽宗君臣大為震驚。徽宗被迫下罪己詔,撤銷造作局,廢除花石綱,宣佈免除起義地區三年田賦,以收拾人心,瓦解其鬥志。與此同時,徽宗命童貫急調西北十五萬健卒赴浙。宣和三年正月,起義軍首領方七佛率兵六萬進攻秀州(今浙江嘉興),官軍固守頑抗,童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