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第1/2 頁)
更為關鍵的是,元祐更化雖然糾正了熙豐變法中的部分弊病,卻在北宋後期政治上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這一期間的許多人事,新舊黨之間的黨同伐異,舊黨內部洛蜀朔黨的杯葛恩怨,高太后與宋哲宗祖孫之間的齟齬隔閡,到紹聖紹述時都攪成一股逆反的合力,以更大的勢能噴發出來,影響到其後的政治局勢與歷史走向。
細說宋朝38:紹聖紹述
高太后是元祐更化的核心人物,元祐舊臣都仰承她的鼻息,沒把小皇帝放在眼裡,甚至連他說話都愛理不理。在高太后的陰影下,宋哲宗活得很壓抑,對高太后和元祐諸臣積聚著深深的怨憤。有一次,高太后問他:&ldo;那些大臣奏事,你怎麼想的,為什麼不說?&rdo;他回答道:&ldo;娘娘已處分,還讓我說什麼?&rdo;
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親政。他在追述高太后垂簾時,好幾次都說&ldo;朕只見臀背&rdo;,發洩對高太后的強烈不滿。許多朝臣窺測到這種逆反心理,開始大講高太后壞話。知樞密院韓忠彥希望哲宗能像仁宗禁止群臣議論劉太后那樣,下詔禁止。
十二月,宰相呂大防護送高太后靈柩去皇陵落葬,楊畏就上疏希望哲宗繼承先帝之政。哲宗問他先朝哪些人可以復用,楊畏列舉了章惇、安燾、呂惠卿、鄧潤甫、李清臣等人。元祐九年二月,李清臣為中書侍郎,鄧潤甫為尚書左丞。
李清臣在殿試發策時直接否定元祐政治,令紹述之意呼之欲出。紹述是紹聖年間使用頻率最高的政治術語,其原意就是繼承前人的做法,按既定方針辦,而對哲宗而言,就是繼承其父神宗的意志與事業。
執政蘇轍列舉了漢昭帝罷去武帝晚年苛政等例子,對李清臣的策論題表示不同意見。哲宗對蘇轍將神宗比武帝勃然大怒,範純仁從容勸諫道:&ldo;蘇轍的比喻並沒有謗意,對大臣不能像呵斥奴僕一樣。&rdo;但蘇轍終於出知州郡。接著,呂大防與範純仁也先後罷相,但這還是較溫和的宰執替換。
四月,諫官張商英因元祐時沒能受到重用而積怨在心,開始猛烈抨擊司馬光、文彥博誤國,甚至把高太后比為呂后與武則天。她挑動哲宗,希望他無忘元祐時。當時,翰林學士承旨曾布建議恢復神宗事業,改元順應天意,於是改元祐九年為紹聖元年。
章惇在元祐元年罷政出朝,至此入朝拜相。他在哲宗在位期間,始終獨居相位。在新黨幹將中,呂惠卿因與王安石交惡而大失人望,在紹述中沒能得到哲宗的青睞;曾布雖也力主紹述,但在不少問題上,並不一味盲從新黨某些過激的做法,哲宗對他的信任和器重明顯不及章惇。
章惇入相時就聲稱:&ldo;司馬光奸邪,所當急辦!&rdo;他是抱著黨同伐異秋後算帳的宗旨來推行紹聖政治的。有人對他說:&ldo;熙寧未必全是,元祐未必全非&rdo;,他根本聽不進去。章惇主持紹述的做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元祐年間廢除的新法全部恢復,元祐諸臣全部予以放逐和打擊。他首先引用了蔡卞、林希、張商英、黃履等,佔據了重要職位,準備對元祐群臣進行大規模報復。
林希任中書舍人,貶逐元祐大臣的制詞多出其手,他甚至敢斥高太后為&ldo;老奸擅國&rdo;,以至有一次草制完畢,擲筆長嘆:&ldo;壞了名節!&rdo;那個善變的楊畏無恥的向章惇表白:自己前不久利用呂大防驅逐劉摯,完全是&ldo;跡在元祐,心在熙寧&rdo;,人們都說楊畏當初巴結呂相公,與現在巴結章相公一模一樣。蔡京也同樣,當朝廷對免役法與差役法議而不決時,他建議章惇直接推行熙寧成法,何必議論?於是,他又成為免役法的主張者。
五月,章惇開列了元祐年間將西北米脂等四寨放棄給西夏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