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第1/2 頁)
筆下稍不留神,馬俊仁又榮升為從老祖宗那裡討得了精髓的馬半仙。何伯權之所以一定要搞到老馬的一個普通藥方子,歸根到底,還是源出於此類報導。這類說法有市場,就不愁產品沒市場。
王軍霞不但是個病身子,而且在加入馬家軍之前還是一個&ldo;小懶鬼&rdo;。就連尊貴的《人民日報》發文章也直接了當地用了這樣的標題‐‐《&ldo;小懶鬼&rdo;怎樣變成世界冠軍》。記者們轉述馬俊仁的侃談,很輕率地忽略了基層教練的艱辛勞動‐‐王軍霞剛轉人馬家軍時,動不動就嚷跑不動了還一個勁兒地誇前任教練好,其實就是懶惰慣了。馬俊仁當時讓她自己選擇,要麼回原教練那裡繼續享福,繼續默默無聞,要麼在馬家軍聽從訓練安排,保證有朝一日出成績。王軍霞考慮了幾天,終於還是留了下來。短短一年之後,&l;小懶鬼&r;居然成了世界冠軍……。(見199;年12月;日《人民日報》、香港《文匯報》)
此類報導尚有許多,恕不一一列舉。在旁觀的讀者們看來,無足輕重,饒有興致而已,看老馬把懶鬼都治理成世界冠軍了。然而在大連體校的教練們看來,卻打擊非小,王軍霞在那裡整整苦練了3年。
我在大連體校採訪了許多人,包括王軍霞的前任教練王時忠和校長潭兵,始知不被理解的正是他們。
這所在全國無數中專級體校當中鼎鼎有名的大連體校由於長期經費不足而十分簡陋,竟然連一間正式一點兒的房屋都沒有,二層教學小樓和運動員宿舍全部是鋼木結構的臨時建築,很像是一家工程隊的短期駐地。就是我們在新建的鐵路工地、水庫工地、建築工地常見那種工棚。譚兵和請教練們在二樓下象棋殺得飛抄走石,每將一軍這樓層就要顫一顫;那操場也極糟糕怪異,在場地當中斜刺裡橫著一堵長牆,把跑道切成兩半,教練員們手持秒錶站在斷牆豁口從左右兩邊探頭觀測運動員訓練。食堂裡舉目皆是老舊的大長木凳,全體師生員工在這裡就餐時如同工地上收了工開飯。而這點本錢還是師生們經過長年的爭取才得以保住。十多年前這裡是溝壑縱橫的一個舊鹽池,譚兵校長協同環衛部門硬是給填平了。緊接著有三家實力單位上陣爭奪這塊剛剛填平的地皮,幾度打的不可開交。爭奪白熱化的時候體校派三十多名膀大腰圓的運動員組成守軍,展開夜戰近戰,死守城池,皿肉橫飛,才保住勝利成果。大連市府到底是支援體育事業,最後在市政會上經反覆研究終於決定劃歸體校使用。這基地來得不容易。譚兵是山東人,性情豪邁雷厲風行,敢做敢為敢於承擔責任,地皮歸了體校譚兵就說,&ldo;這一回討飯的總算有了個柞棍子的地方!&rdo;這話具有山東逃荒人的傳統特色。後來他們又在北面的山坡上蓋起了職工宿舍樓,大家這才有了新窩,才最後安定下來。我感受到這裡的教練們事業心極強,奮鬥精神高漲,教練隊伍中知識構成很高,科班出身的大專以上教練員佔到總數的90%左右。譚兵是國家級教練,其餘具有高階職稱的教練多達15人,佔70%。全校教練員平均教齡16年。因此,王軍霞從這裡誕生決不是蒙出來的。從這座簡陋的校園裡殺出去的專業運動員多達200人,胡亞東、王世傑、王貴華、都本忠、程少波、展瀕萍、張福奎、張巍、劉會銘、金鈴、賴亞文、孫日鵬、譚正則、王禾林、冷運蓮等著名國手都從這裡崛起。在國際國內奪得金牌總數兩百多塊,王軍霞當然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湊巧的是我過去在《強國夢》當中寫到過的那個少年游泳尖子穀雨和優秀教練王採,當年也曾坐在這食堂的長板凳上,同吃一口大鍋裡的飯菜。這些國際國內的體育名將是大連體校全體教練員的自豪和驕傲,王軍霞從這裡橫空出世更是體校的巨大光榮,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