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第1/2 頁)
(二)減爵祿,進而廢除貴族世卿世祿制。《淮南子&iddot;泰族訓》說:&ldo;吳起為楚減爵祿之令。&rdo;《說苑&iddot;指武》說:&ldo;(吳起)均楚國之爵,而平其祿,損其有餘,而繼其不足。&rdo;對無功勞的貴族及其後代,實行均其爵、平其祿政策,對立有軍功和其他有功人員則授予爵祿,以解決分配不公,提高將士和新興封建勢力的積極性。在此同時,進而廢除貴族世卿世祿制,&ldo;使封君子孫三世而收爵祿&rdo;(《韓非子&iddot;和氏》),即解決&ldo;封君太眾&rdo;的問題,&ldo;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rdo;(《史記&iddot;吳起列傳》。)(三)&ldo;卑減大臣之威重&rdo;(《史記&iddot;蔡澤列傳》),整頓吏治。吳起認為,&ldo;大臣太重&rdo;與&ldo;封君太眾&rdo;是楚國政治兩大弊端,故在廢除貴族特權的同時,又削弱大臣威權,&ldo;禁明黨以勵百姓&rdo;(同上),禁止大吏結黨營私,獎勵百官盡忠守職,不超越所規定的權力。
在此同時,吳起還著手整頓吏治。一是&ldo;塞私門之請,一楚國之俗&rdo;(《戰國策&iddot;秦策三》),杜絕權門請託之風,廓清吏治;二是&ldo;使私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義不固毀譽&rdo;《戰國策&iddot;秦策三》。),要求官吏公私分明,言行端正,不計較個人得失,立志為變法的新興政權效力。三是&ldo;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rdo;(同上),裁減冗官,選賢任能,罷除無能無用之輩。顯然,這些措施,不僅使吏治得到了整頓,而且對權貴大臣也是一種束縛,有利於削弱權豪的威勢。
(四)徙貴族於邊境,以實廣虛之地。據《呂氏春秋&iddot;貴卒》載,吳起對楚悼王說:&ldo;荊所有餘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餘,臣不得而為也。&rdo;楚悼王果斷地支援吳起,&ldo;於是令貴人往實廣虛之地&rdo;,一方面在政治、經濟上繼續剝奪舊貴族的特權,另一方面改變了原來貴族把人口集中在地少人多地區的局面,有助於對荒蠻的邊境地區的開發,促進楚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五)加強軍事訓練,提高軍隊戰鬥力。吳起變法,&ldo;要在強兵,破馳說之言從橫者&rdo;《史記&iddot;吳起列傳》),以&ldo;爭利於天下&rdo;(《說苑&iddot;指武》。,所以在變法中,&ldo;禁遊客之民,精耕戰之士&rdo;(《史記&iddot;蔡澤列傳》),即注意耕戰並重,亦兵亦農,禁止丁民遊手好閒,不務耕作。在此同時,收減百官和封君子孫的俸祿,以保證軍隊得到給養,加強訓練。
(六)改&ldo;兩版垣&rdo;為四版築城法(《呂氏春秋&iddot;義賞》),提高了築城工程的質量,加強了郢都的建設。
吳起變法是在楚悼王的直接支援下進行的,而楚悼王是在其父楚聲王被&ldo;盜&rdo;殺後,由楚國&ldo;國人&rdo;所立,故其政權已具有新興的封建性質。吳起來自魏國,其變法措施也如同魏國李悝變法,因而吳起變法,實際上是在新興政權主持下的一次具有封建性質的改革。正因此,所以變法雷厲風行,立竿見影,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首先,它沉重地打擊了舊貴族,加速了楚國封建化的程序。吳起變法,均爵平祿,&ldo;是變其故而易其常也&rdo;(《說苑&iddot;指武》),主要是針對著舊貴族來的,故舊貴族&ldo;皆甚若之&rdo;(《史記&iddot;吳起列傳》),說明吳起變法切中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