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第1/3 頁)
附件一:我國城市的產生和發展概況
一、城市的概念及我國城市的產生
一、什麼是城市‐‐城市是具有一定規模的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的集中地,它是人們按照生產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區。城市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人類社會早期,由於社會生產力極度低下,人類依靠狩獵和採集野果為生,過著遊牧的生活,尚未具備產生城市的經濟基礎和社會條件,城市並不存在。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開始產生了剩餘產品和社會分工,出現了階級和商品交換,從而導致城市的產生。最初,&ldo;城&rdo;與&ldo;市&rdo;是相互分離的。&ldo;城&rdo;主要是為了防衛,並且用牆垣等圍起來的地域,而&ldo;市&rdo;則指進行實物或貨幣交換的貿易場所。以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統治階級在建牆挖溝,修築城池,以維護和加強自己的統治的同時,為滿足奢侈的生活需要,須同外部進行交換,換取自己所需要的貨物,於是,交換和商業在城池內得到發展,城池的市場功能不斷提高,城和市得到具體的統一和組合,從而產生了城市。現代城市,是現代大工業、商業、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的集中地,是國家或地區範圍內經濟、政治、科技和文教的中心。城市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和地區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
二、我國城市的產生‐‐我國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發源地之一。四五十萬年以前,在中國這塊大地上已有原始人居住。原始社會時期,由於農業的產生和發展,人們不斷改變漂泊流浪,穴居或巢居的狀況,逐漸開始定居和聚居的生活,出現以農業為基礎的聚落形式。由於當時既無產生城市的經濟基礎和社會條件,也無修築城池的必要。所以在這一漫長的時期,是沒有城市的歷史。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和考證,我國夏代(公元前2033年)開始出現了城和城市的雛形。當時,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開始產生了剩餘產品和私有制,原始社會的生產關係逐漸解體,階級也隨之形成,人類社會正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由於出現階級和商品,統治階級一方面需要構築城池以保護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需要進行商品交換以滿足自己奢侈,這樣,產生城市的經濟基礎和社會條件都已具備,城市因此而出現。
二、我國城市的發展概況
我國城市自產生以來,大體經歷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幾個歷史時期。數千年來,隨著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城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城市的性質、數量、佈局、規模和結構等也隨之發展變化。
奴隸社會時期‐‐我國奴隸社會時期的城市尚處在初始階段,城市規模小,數量也很少。例如,解放後在鄭州附近發現的商王仲丁的都‐‐商城,其整個範圍南北約2000米,東西約1700米,面積34平方公里,僅是我國目前市區面積最小城市的1/28。西周時代是我國奴隸佔有制社會的全盛時期,為防禦侵佔和保護各自領地的需要,統治階級都把築城作為立國的一項根本方略,按照奴隸制的尊卑等級制度和宗教禮法思想規劃修建城市。《周禮●考工記》中關於&ldo;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深九軌,左祖右灶,面朝後市,市朝一天&rdo;,就反映了周代城市的規模和佈局概況,也體現了我國最早的城市規劃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奴隸社會時期,在&ldo;築城以衛君&rdo;的指導思想下,建立城市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統治階級防禦、安全和享樂的需要。城市實質上是奴隸主的政治、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