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1/2 頁)
不斷在以色列邊境進行挑釁活動,67年1月,從守勢戰略轉為採取攻勢戰略。
與此同時,勃列日涅夫--格列奇科又拉攏埃及。11月24日,埃及副總理兼軍隊總司令阿密爾元帥訪問了莫斯科。格列奇科在同阿密爾會談時要求埃及把聯合國部隊從西奈半島驅逐出去,還表示:如果發生戰爭,蘇聯將援助埃及。
第二階段:爭當新國防部長(66年11月--67年4月)
1966年年中,蘇聯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死於癌症。兩派圍繞國防部長的空缺產生了對立。蘇聯最高會議的多數人希望由一個文官擔任國防部長,柯西金的部下、主管國防工業的烏斯季諾夫成為候選人。要使格列奇科當國防部長,必須是外部有威脅時。
67年3月中旬,格列奇科的密使到達開羅,和阿密爾元帥舉行了會談。事後,阿密爾向納賽爾再次建議,讓聯合國部隊撤離。納賽爾向柯西金探詢蘇聯的真正意圖。柯西金對此大吃一驚,立即將外交部長葛羅米柯派往開羅。
3月29日至4月1日訪問開羅的外交部長告訴納賽爾:蘇聯並不要求撤出聯合國部隊;蘇聯將任命烏斯季諾夫為國防部長。
任命烏斯季諾夫為國防部長的決定於4月3日公佈。
4日,元帥級的代表團對這一決定表示懷疑。柯西金和波德戈爾內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
4月7日,以色列邊境上空發生了敘利亞6架米格戰鬥機被擊落的事件。
8日,一夥蘇聯陸軍軍官拜訪了蘇聯首腦。他們舉出敘利亞米格飛機被擊落的事件,要求任命格列奇科元帥為國防部長。
4月11日,柯西金、波德戈爾內終於接受了這個要求,同意格列奇科任國防部長。就這樣,勃列日涅夫把心腹格列奇科安插在國防部長的位置上,掌握了克里姆林宮的主動權。實際上,
4月7日的米格機被擊落事件並不是偶然發生的。
4月6日,當出席馬利諾夫斯基元帥葬禮的敘利亞代表團回國時,來機場送行的人中有蘇聯空軍的巴托夫大將,據說這同事件的發生是有關係的。
第三階段:勃列日涅夫發動中東攻勢(67年4月11日--67年6月5日)
4月11日,在捷克的卡羅維發利召開了歐洲共產黨會議。同一天,勃列日涅夫派遣共產黨書記n.g.葉戈裡契夫為特使訪問開羅。葉戈裡契夫同親蘇派的阿里&iddot;薩布里和沙拉維&iddot;古梅耶等人舉行了會談。席間,兩人對葉戈裡契夫斷言阿密爾元帥的軍事計劃將得到他們的支援。納賽爾的心腹海卡爾認為,
4月11日的古梅耶、葉戈裡契夫會談是進入戰爭的轉折點。
4月27日,納賽爾為瞭解克里姆林宮的真實意圖,派安瓦爾&iddot;薩達特出訪蘇聯。
4月29日,薩達特會晤了柯西金。他得到了這樣的印象:莫斯科既不要求也不希望中東發生武裝衝突。 5月4日,薩達特啟程到北韓訪問。
5月12日,他又回到莫斯科。這時他發現克里姆林宮的空氣變了。
5月5日--11日期間,勃列日涅夫、格列奇科和軍隊的諜報部門首腦密謀策劃,製造出了&ldo;蘇聯的謊言&rdo;‐‐為了讓納賽爾相信以色列進攻敘利亞的謊言。同時為了排除柯西金和波德戈爾內的反對,也需要這個謊言。這個謊言何許貨色?它不過是尼曼報告的翻版。1957年,以色列軍隊的情報部副部長尼曼曾經論述以色列所面臨的各種威脅的可能性,對以色列的社會、經濟、心理、軍事各方面進行了廣泛的調查。他在報告的結論中斷言:敘利亞和埃及如進攻以色列,短期內能獲得勝利。
5月13日,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