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第1/2 頁)
然而,不管預備役的動員令是否取消,只要接受現狀,就會幾乎失掉達成上述任何目標的機會。埃及即使不發動進攻,只要美國不能設法開放蒂朗海峽,那末蒂朗海峽就會依然被封鎖,阿拉伯國家的襲擊也會繼續下去。如果埃及對以色列發動進攻,即使以色列獲勝,以色列也將付出很大的犧牲。這是以色列不希望冒的風險。
3. 消滅遊擊隊
從1967年4月前對付非正規的遊擊隊的入侵這個意義上說,這是一個很容易被以色列接受的方案。
5月13日前,以色列確實採取了這種方案。但埃軍在西奈半島集結兵力,並宣佈封鎖蒂朗海峽,使事態為之一變。在以後的事態中,這個方案未被列入討論的範圍。
4. 外交
這個行動方案旨在推遲單方面的軍事行動,並透過外交手段達成上述的目標。此時的外交就是謀求美國和西歐的國家支援。這是艾希科爾政府在危機時最期待的方案。在5月28日以色列內閣會議上就戰與和的問題進行表決,出現了9票對9票的僵持局面之前,這一直是千有力的方案。
6月1日,以色列成立了各黨派聯合政府之後,放棄了外交手段,改為一心採用武力解決‐‐實施先發制人的進攻的方案。
(四)對行動方案的定量分析
對上述戰略目標和行動方案以及對1967年5月以色列領導人所面臨的決策問題,均可進行定量分析。當然,這種定量分析包含兩個基
本問題:一是在事實之後進行事後分析的問題,二是對本來不容易定量化的決策過程採用定量化方法的問題。亞伯拉罕&iddot;r&iddot;華格納意識到這兩個問題,他透過與當時以色列決策者的接觸,對各個方案進行了定量分析。
對各個方案進行定量分析的程式是,首先估算出各方案的預測結果的機率,並給予不同的定量值,然後,應用不確定性條件下的決策理論,估計各個行動方案的期望值,並選出理想的方案。下表是透過這些程式所求出的各個方案的預測結果的機率及其期望值。
在表中各行動方案的期望值一欄裡,先發制人的進攻這一方案與其他方案相比,顯示了理想的數值,而維持現狀的方案則出現了負數。
5月28日以後,以色列人民要求打破現狀的願望,促使以色列決策者們從先發制人的進攻中找到了解決方法。
各個方案的機率和期望值 337頁表格
三、結束語
古往今來,國家意志實質上的決策機構,不是具有獨裁性質,就是具有會議性質。決定發動六天戰爭的以色列決策機構屬於後者。在六天戰爭前,在危機的情況下,建國以來有過兩次戰爭經歷的以色列,又一次作出了開戰的決定。在作出這個決定時,以色列的決策者們儘管對當時的危機事態認識不一致,政黨、個人之間既產生了對立,也出現了錯誤,但可以認為他們至少在以下三個問題上是意見一致的。
(一)出師有名,不擔侵略者的罪名
中東戰爭雖然在本質上是場有限戰爭,但它卻具有這樣的性質:戰爭當事國自不待言,就連第三國的國家利益也直接受到影響。有鑑於此,以色列竭力爭取國際輿論的支援,特別是爭取歐美各國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支援,以便透過軍事上的勝利來達到戰爭目的。在蘇伊士運河戰爭時,以色列曾有過痛苦的體驗:在戰爭中,被冠以侵略國家的罪名,而且,軍事上的勝利並沒有為達成戰爭的目的而起到作用。由於有過這種體驗,所以在1967年5月危機時,它一等再等,直到使自己處於受害者的立場,得到美國和國際輿論的支援,除採取先發制人的進攻外別無其他選擇之時,才終於決定開戰。
(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