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 崔郎可友(第1/2 頁)
黃昏時候,楊麗華懷抱著女兒宇文娥英,傾聽朱滿月提起今日宮裡發生的新鮮事。
“你說那崔澈,也才十一歲,犯下叛逆重罪,卻憑著一篇平陳策獲赦,也不知道他究竟寫了些什麼。”
天元皇帝駕崩以後,昔日五後只剩了朱滿月與楊麗華二人,元樂尚、陳月儀、尉遲熾繁則被削髮為尼,在皇家寺廟修行。
朱滿月原本是被分配到東宮,做為時任太子宇文贇職掌衣服管理之事的女官,但意外被年幼她十二歲的宇文贇臨幸,幸運誕下當朝的小皇帝,才有今日的尊貴。
宇文贇死後,朱滿月被尊為帝太后,外表風光,卻實在過得如履薄冰。
為了小皇帝,也是為了自己,朱滿月平素時常來往楊麗華的寢宮,與權臣之女拉近感情。
也有打發時間的原因,守寡之人在宮裡的生活著實枯燥。
這不是楊麗華第一次聽見崔澈的名字,當初二弟被其所毆,事情鬧得很大,當然也傳進了她的耳裡。
“軍國大事不是我們婦人能夠過問的,但丞相既然為他向陛下求情,自是見地不凡。”
楊麗華撫摸著女兒的秀髮,輕聲說道。
三方總管之亂陸續平定以後,楊麗華便不怎麼在乎外界訊息了,在她看來,有父親這樣的忠貞之臣輔佐幼主,哪需要她來操這份心。
懷中年僅六歲的宇文娥英回過頭來,不解道:
“母親,二舅為其所傷,外祖父為何還要替他求情?”
朱滿月聞言,恭維笑道:
“要不怎麼說丞相胸襟寬廣,愛惜人才。”
宇文娥英卻不樂意,舉著小拳頭道:
“若是讓我見了他,定要為二舅出氣。”
楊麗華卻搖頭微笑道:
“淨說些胡話。”
宮城裡的人在談論崔澈獻策一事,牢房裡的獄卒也在議論楊廣親自來獄中接人。
他們的談話落在崔達拏耳中,得知堂弟以一篇平陳策得以免罪,原本心如死灰的他趕緊起身隔著柵欄呼喚道:
“小兄弟,麻煩也給我一份筆墨。”
顯然是存了效仿崔澈的心思。
“崔公,不是我等不給,只是干係重大,沒有上面的吩咐,誰也不敢為你提供這份方便。”
也許是崔澈被免罪的原由,獄卒們對待崔達拏的態度客氣了許多。
崔澈的筆墨紙硯是主審的刑部下大夫派人送去的,說是讓他寫下自陳書,直言己罪。
不曾想自陳書沒寫,卻寫了一篇平陳策,藉此脫身。
任憑崔達拏如何苦求,獄卒們害怕上司責罰,擔上干係,紛紛推辭。
畢竟崔澈是崔澈,崔達拏是崔達拏,澈哥兒脫了罪,但崔達拏還是謀逆重犯。
聽了獄卒解釋,崔達拏滿也並未疑惑為何崔澈能夠得到特殊對待。
眾所周知,韋孝寬憐惜崔澈才華,說不定就是他提了一嘴,才讓崔澈有機會下筆自稱罪過,爭取寬大處理。
“也罷,阿澈僥倖得活,盼他能惦念我這數月的照顧,替我看護好女兒。”
崔達拏沒再吵鬧著要紙筆,幽幽嘆息道。
至於兒子,崔達拏清楚得很,等自己下了黃泉,他們不久也會跟上。
丞相府,劉昉、鄭譯、高熲等人都回了自己的廂房處置公務,屋內只留了楊堅、楊廣父子與崔澈。
“你甘冒奇險,立下大功,事蹟卻不能為外人所知,可曾感覺受了委屈?”
沒有了外人在場,楊堅直言問道。
“澈如今受丞相徵辟,添為幕僚,為丞相效力,能夠一展所學,這本就是我所希冀,又怎會自覺委屈。”
崔澈的回答讓楊堅長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