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任於何處(第1/2 頁)
“怎地還沒替他取個名字。”
楊廣抱起了菩薩奴,問道。
崔澈倒是滿不在乎:
“就這麼叫著吧,菩薩奴也挺順耳的,等哪天想到了好名字,再取也不遲。”
裴秀曾在楊廣幕府任職記室參軍,韋藝亦是關隴勳貴出身,無需崔澈代為引見,只與楊廣三言兩語介紹了黃百吉,一行人便結伴入城。
緩緩行駛的馬車內,只有崔澈與楊廣二人,崔澈趁機問道:
“高德此人,可是大王安排?”
楊廣苦笑道:
“此事當真與我無關。”
二人所言,是去年發生的一件大事。
去年三月初八,洛陽人高德不知出於什麼心理,居然向朝廷上書,請求楊堅傳位於太子楊勇,自己安心做太上皇。
楊堅好不容易解決了北方突厥的威脅,如今眼看著就要伐陳,成就一統天下的偉業,這當頭你讓他退位。
這就好比楊堅辛辛苦苦把三書六禮都完,到了洞房的時候,一腳被人踹開,要給楊勇騰位子,讓他頂上,NTR了屬於是。
本著誰受益,誰的嫌疑便最大的原則,楊堅自然就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太子楊勇,這讓本就不喜太子的他,更生了一層厭惡。
好傢伙,楊勇實在想不到自己還有這樣忠實的擁躉。
此事發生後,楊勇就被楊堅外放,出鎮洛陽,其中自有深意,要看看楊勇是不是真的會與高德接觸。
也不怪崔澈會懷疑到楊廣的身上,高德上書,無疑加深了楊堅與楊勇之間的裂痕,這件事到頭來,真正的受益者自然便是楊廣。
如今楊廣說此事與他無關,崔澈內心還是將信將疑,他很清楚,阿廣的演技之高超,那是青霞曼玉望塵莫及的。
但到底還是把這件事給揭了過去,哪怕真是楊廣在暗中指使,那高德也定然是信得過的人,否則真要被供出是他在背後興風作浪,離間楊堅、楊勇父子,無疑會將楊廣此前樹立的賢王人設擊個粉碎。
來不及回武城公府安置,崔澈與裴秀、韋藝、黃百吉先去了吏部述職,為治下官員奏報政績,楊廣則與楊麗華帶了甥兒、甥女入宮面聖。
一進吏部衙署,崔澈便瞧見了老熟人蘇威。
“子澄別來無恙。”
“有勞蘇公掛念,倒是要恭賀蘇公高升。”
崔澈與蘇威寒暄道。
蘇威在今年年初由民部尚書改任吏部尚書,雖然同是尚書省六部主官,但吏部為六部之首,自然也算是升了官。
二人敘過私情,相約擇日過府宴飲,這才談起了公事。
崔澈如實上報青州官員在去年的政績,並未因偏愛某人,便為其謊報功勞。
吏部佐吏將此一一記錄在冊,這也是接下來吏部對各地官員做出職位調動的重要依據。
彙報了公事,崔澈沒有等待裴秀等人,而是徑直告辭了蘇威,前去拜謁天子。
崔澈往大興殿面聖的時候,楊麗華正與楊堅夫婦說起海邊的壯美風景,崔澈休沐時,時常會帶她外出遊玩,說得有滋有味,若非天子出遊太過麻煩,獨孤伽羅也想與楊堅依偎著看一回海上日出。
由宦官通稟後,崔澈被領進殿內,不等他行禮,楊堅便呼喚道:
“賢婿來了!”
崔澈在青州三年,最大的政績便是進獻食鹽三千餘萬斛,透過對外貿易,為國庫帶來鉅額收入,極大的緩解了財政壓力。
憑此政績,崔澈也得以在三十餘名地方總管之中,名列第一。
不止於此,尤其是目睹了楊麗華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幸福模樣,楊堅夫婦對崔澈這個女婿是越看越滿意。
崔澈卻不敢恃寵而驕,他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