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第二次遠東戰爭(第1/2 頁)
這或許是英國最大方的一次了,莉莉安的想法是拿四分五裂的,國力貧瘠的東瀛來換取普魯士的支援,奧古斯特對於東瀛沒什麼感覺,你說資源,東瀛表示這個可以沒有,別說稀有金屬了,就連廢鐵它都掏不出來。
而且經常發生地震,人家本質上就是藍星的兩個大板塊碰撞時從海底拱起來的碎渣,政治上是大明的藩屬國,國力就是個渣渣,放在在歐洲估計連丹麥都打不過,當然雖然缺點很多,但是勝在人口多,如果東瀛完全統一,那規模還是不小的。
奧古斯特也確實一直在東南亞找新的擴張方向,朝南走就會跟荷蘭起衝突,往北走又會跟英國起衝突,上面就是英屬印度,她當然不覺得大明是個太大的威脅,主要還是奧古斯特認為以莉莉安的性格絕對會把東瀛也收入囊中,這樣就可以封鎖大明,但她卻很慷慨的給了。
莉莉安跟其他的政客不一樣,因為前首相約翰跟普魯士交換英屬馬來亞的交易讓她很不開心,她直接在報紙上公開稱讚了斯坦利以及保守黨,然後首相就變成了前首相,保守黨黨魁斯坦利被他的擁躉們送進了白金漢宮。
奧古斯特在聽說這件事的時候都有些懵逼,一句話讓現政府下臺,什麼意思?英國什麼時候這麼硬了?英國又君主專政了?我為什麼會做這樣的夢。
不過說是這麼說,英國的訊息普魯士這邊也不是什麼都能收到,具體莉莉安的威望達到了何種程度奧古斯特是不太明白的,不過這其實無所謂,管好自家的事情就行,英國發生的事情她知道就可以,其他的就算了。
經濟危機中,以斯坦利為首的保守黨很明顯對付不了這種事情,印錢嗎?印個屁,我金本位的,怎麼印錢?為了保證不出現通貨膨脹,英國政府在印鈔票這方面一直都很摳,但不是它不能印,是因為保守黨怕印了錢之後物價又暴漲了,比現在更慘,為了保持政府能夠執行下去。
那英國的自由黨就有話說了,你要是處理不了經濟危機,那就我們來處理,讓保守黨下臺,你們再不下臺,我們就發起不信任投票了。
但你說自由黨,它也怕擔責啊,它現在都不鬧騰了,如果是以前不信任投票天天投,現在危機來了,嘴上說要投,實際上一點動靜都沒有,都怕玩不好擔責任,你只能說英國的政治體系就這樣,因為政府不穩定,而且黨派也不少,不信任投票天天投,一屆政府能幹兩年都已經很不錯了,幹滿任期幾乎不可能,因為問題肯定會有啊,今天自由黨不爽了,投票,明天工黨不爽了,再投一張,就這幾個黨派搗鼓來搗鼓去的。
而普魯士就不同了,軍隊直接參與政治,也沒有不信任投票這種東西,國王和軍隊再加上一個可有可無的議會負責解決所有問題,多好,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躺。
英國這套體制比較吃凝聚力,如果大家都認真幹事,那行政效率肯定是很高的,但問題就是和平時期這幫人就是互相扯皮,折磨盟友,現在英國身處經濟危機之中,這場危機可比前兩年發生的經濟危機更加嚴重,其原因還是因為電動機的使用讓生產力提高了,人民消費不了那麼多東西,你說扔去殖民地?首先不是銷路的問題,是英國沒黃金了,發行不了英鎊,那錢的總量每增加,別的國家也沒有英鎊,生產力突然的大爆發讓英國社會陷入了動盪之中。
但是莉莉安的做法完全就是讓人民感到痛楚,你說她有方案嗎?當然有了,她從投資法拉第搞出可用的電動機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了一切,而造成的連鎖反應就是歐洲國家的對外貿易都受到了打擊,就連法國也因為產品賣不到英國導致了許多企業裁員甚至倒閉,而恐慌又促使人們逃離股市,對工業的投資也停止了。
英法都陷入了經濟危機當中,他們的政府不約而同的想要找到出路,有人說應該對外擴張,掠奪黃金白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