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第1/2 頁)
這些步驟消除了所有謀求聯合的表面的思想上的障礙,並標誌著反對貝當的民族革命運動的最後決定;可是在戴高樂與吉羅之間達成協議的程序卻由於雙方個人之間的摩擦和猜疑對方沒有誠意而受到阻礙。直到1943年5月30日,戴高樂才到阿爾及爾同他的對手直接談判。經過幾次會晤,他們於1943年6月3日同意建立一個由他們共同擔任主席的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名義上,吉羅與戴高樂在委員會裡各有相等的代表,可是從一開始就有些由吉羅任命的委員在有爭議的問題上傾向於支援戴高樂。吉羅樂意只管軍事,並且他還有意讓開,到美國去作了一次長時間的正式訪問,在此期間戴高樂加強了他在北非的地位。這樣一來,幾乎從一開始,在阿爾及爾的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就接受了戴高樂的領導。
從某種意義上說來,法國長期不統一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幾乎所有在法國的抵抗組織都已效忠於委員會,除少數加勒比海的屬地以外,全都受委員會控制。不過,事實上,派別活動在委員會內部幾乎還是象以前那樣如病毒般地繼續存在著。戴高樂讓吉羅分享即使是名義上的領導也頗不甘心。他很快就著手去除掉吉羅,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就成功了。吉羅於1943年11月9日向委員會辭職,並於1944年4月9日被勸說以法國陸軍總司令的名義退休了。
在阿爾及爾成立的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在盟國之間引起了它的國際地位的問題。戴高樂非常急切地要別人承認這是個流亡政府。但羅斯福和邱吉爾都不願意給他這樣一種地位,儘管英國政府一如既往地採取了較為友好的態度。雖然作了種種努力,謀求在措詞上達成一致,但事實證明,還是有必要發表各種不同的文字,規定各國政府與法國委員會的關係。
美國在1943年8月26日發表的宣告中,直截了當地承認&ldo;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管轄那些承認它的權力的法國海外領地&rdo;。英國政府宣告說:&ldo;本國政府同情地注意到該委員會希望被認為是一個有權確保管轄和保衛全部法國權益的政體。英王陛下政府的意圖是儘可能對這一要求施加影響。……&rdo;蘇聯政府則毫無保留。蘇聯政府8月26日的宣告宣稱:&ldo;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政府……已決定承認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是法蘭西共和國國家利益的代表,同時也是所有反抗希特勒暴政的法國愛國者的領導。
在突尼西亞的勝利後,接下來是委員會的建立以及三個主要盟國政府對委員會的承認,這一切使法屬北非的複雜的政治局面得到了解決。儘管(也許恰恰因為)美國人反對戴高樂,英國人給他的支援也經常是不那麼熱情的,戴高樂卻獲得了在被佔領的法國本土以外的,幾乎是對所有法國人的領導地位。戴高樂與羅斯福和邱吉爾進一步的關係不再依據北非的局勢而轉移,而是要依據法國本土解放後奉行什麼樣的政策而轉移了。北非現在已經變成一泓死水,盟國合作或不合作已不再那麼重要了。
(二)戰略決策
(1)卡薩布蘭卡會議 1943年1月14-25日
儘管在突尼西亞境內的法國部隊未能抵禦德國空軍和地面部隊的進攻,但盟國對於在德國人能夠集結重兵之前就佔領整個突尼西亞抱有很大的希望。遲至1942年12月1日,艾森豪的參謀長還估計可在年底以前佔領突尼西亞,而到1943年1月底就可將所有軸心國部隊趕出整個北非。直到12月24日,這些希望才確定放棄。就在那一天,艾森豪很勉強地決定,在更多的給養、部隊和空中掩護得以集結之前不再努力向比塞大和突尼西亞進軍。這樣一遲延,給了德國人以相當大規模地向突尼西亞派遣增援部隊的機會,以致這個戰役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