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第1/2 頁)
不論何人,一有錯事,他就當面開發,不肯稍留情面。因此文帝惡他多事,用了一個調虎離山之計,把他出任隴西都尉,不久,遷為齊相,旋為吳相。照袁盎平日的脾氣,一為丞相,勢必與吳王劉濞衝突,何能相安至今?其中卻有一層道理。
他自奉到相吳之命後,有一個侄子,名喚袁種,少年有識,手腕非常靈敏,本為袁盎平日所嘉許的。袁種便私下勸他叔父道:&ldo;吳王享國已久,驕倨不可一世,不比皇帝英明,能夠從善如流。
叔父遇事若去勸諫,他定惱羞成怒,叔父豈不危險?以侄之意,叔父最好百事不問,只在丞相府中休養。除了不使吳王造反之外,其餘都可聽之。&ldo;袁盎聽了,甚以為然。相吳之後,果照袁種之言辦理。吳王本在懼他老氣橫秋,多管閒事;及見袁盎百事不問,只居相府,詩酒消遣,倒也出於意外。君臣之間,因是融洽。迨皇太子啟擲死吳太子賢的禍事發生,袁盎早已料到吳王必要乘勢作亂,於是破釜沉舟地譬解一番。吳王因他近在左右,萬難貿然發難。只得勉抑雄心,蹉跎下去。此事暫且擱下。單說匈奴的老上單於,自從信任中行說以來,常常派兵至邊地擾亂。
其時漢室防邊之計,皆照龜錯條除辦理總算沒有甚麼巨大的損失。沒有幾時,老上單於病死,其子軍官單於即位,因感漢室仍遣翁主和親,不願開釁。無奈中行說再三慫恿,把中原的子女玉帛,說得天花亂墜,使他垂涎。軍官單於果被說動,遂即興兵犯塞,與漢絕交。那時已是文帝改元後的六年冬月。匈奴之兵,兩路進擾:一入上郡,一入雲中。守邊將吏慌忙舉起烽火,各處並舉,火光煙焰,直達甘泉宮。
文帝聞警,急命三路人馬,往鎮三邊:一路是出屯飛狐,統將系中大夫令勉;一路是出屯句注,統將系前楚相蘇意;一路是出屯北地,統將系前郎中令將武。並令河內太守周亞夫,駐兵細柳;宗正劉禮,駐兵霸上;祝茲侯徐厲,駐兵棘門。文帝還不放心,親自前往各處勞軍,先至霸上,次至棘門。只見兩處非但軍容不整,連那統將,日已過午,猶是高臥帳中,及見文帝御駕入內,方始披衣出迎。那種慌張侷促之狀,甚覺可笑。文帝當場雖不見責,心裡很不高興。嗣至細柳營,尚未近前,已見營門外面,甲士森列,干戈耀目,彷彿如臨大敵一般。文帝便命先驅傳報,說是車駕到來。豈知那班甲士,一齊上來阻祝先驅再三宣告,那班甲士始答道:&rdo;我等並非不敬天子,實因軍中以統將為主。
若無統將命令,雖是天子,亦不敢違令放人。&ldo;先驅回報文帝,文帝大讚亞夫的軍紀嚴肅,乃取出符節,命使先見亞夫。亞夫見了來使,親自出迎,謁過文帝,首先奏道:&rdo;臣曾有將令在先,軍中無論何人,不得馳驅,伏望陛下將車駕緩緩入營。
文帝依奏。入內之後,又見弓張弦,馬上轡,雖非禦敵,悉有準備。於是正想用手去拍亞夫之肩,獎許他的當口,突然幾個軍士,急把兵器前來掩護主將的身體。
亞夫見了,一面揮手忙令退去,一面又奏道:&ldo;這也是臣平日將令的一項,臣在軍中,不論誰何,不準近臣之身。&rdo;文帝點頭答道:&ldo;這才稱得起是位治軍的真將軍呢!&rdo;當下縱談一刻,即便出營,坐在車上,回視營門,肅然如故,另有一派軍威。
乃語侍臣道:&ldo;像霸上、棘門兩處的兵士,恐怕敵人入營,他們主將被擒,大家尚未知曉呢!&rdo;
是日文帝回到宮中,把周亞夫治軍有方的好處,講與薄太后、竇後、慎妃等人聽了,當下竇皇后先說道:&ldo;周亞夫雖然軍令嚴肅,對於天子,究竟有些失儀。&rdo;
慎夫人道:&ldo;皇后所言,乃是太平時代。這末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那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