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第1/2 頁)
弘光政權在南京建立的時候,國內的形勢是:清軍打敗了大順農民軍,佔領了北京和關內的大片土地,並且得到了黃河流域一部分漢族地主的支援;大順政權仍然擁有山西、河南以西的地方,正準備著重整兵馬同清軍再決雌雄;南方除了大西農民軍正向四川進軍以外,其他地方基本上都處於弘光政權管轄之下。一場中原逐鹿的鬥爭就在這三股政治勢力之間展開了。社會矛盾由原先的漢民族內部的階級對抗和遼東地區的滿、漢之間的民族對抗,演變為全國性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交織呈現出極其錯綜紛雜的局面。
南明的弘光朝廷,表面上是個龐然大物,它擁有全國最富庶的地區和數量可觀的軍隊。以兵員來說,僅鎮守武昌一帶的左良玉部就達二十餘萬,加上高傑、劉澤清,黃得功、劉良佐、鄭芝龍以及兩廣、雲貴、江浙等處的駐軍,兵馬約近百萬。然而,由於這個政權是以江南最腐朽的官僚地主為基礎,勾結在農民軍打擊下逃竄而來的軍閥集團建立起來的,骨子裡糜爛已深,所以實際上是十分脆弱的。它不僅完全繼承了崇禎朝的反人民政策,而在腐朽、無能、內部紛爭等方面,更有過之而無不及。被捧上皇帝寶座的朱由崧在政治上毫無作為,生活上荒淫透頂,集中地體現了沒落貴族的全部特性。他把政事委任給大學士馬士英,口稱:&ldo;天下事有老馬在&rdo;3,自己卻百事不理,整天吃喝玩樂。皇宮內廷裡懸掛著他叫大學士王鐸書寫的一副對聯:&ldo;萬事不如杯在手,百年幾見月當頭&rdo;4,僅此就可以想見其為人了。一六四四年舊曆除夕,朱由崧不樂,大臣們還以為他是憂慮前方形勢不利或是思念先帝,一個個叩頭請罪。不料朱由崧說出的意圖是,&ldo;朕未暇慮此。所憂者梨園子弟無一佳者,意欲廣選良家以充掖庭,惟諸卿早行之耳。&rdo;5直到清兵已臨近大江邊,朱由崧還忙於選美女。為了配製房中藥,他還命乞丐捕捉癩蝦蟆,燈籠上大書:&ldo;奉旨捕蟾&rdo;。所以人們都稱他為&ldo;蝦蟆天子&rdo;6。
大學士馬士英則乘機攬權,把朝內比較正直的官僚都排擠出去,由自己掌握大權。他又引用閹黨阮大鋮為兵部尚書,互相勾結,公開賣官鬻爵,選用文武官員都有定價。以致當時南京城裡流傳這樣一首《西江月》:
&ldo;弓箭不如私薦,人材怎比錢財?吏兵兩部掛招牌,文武官員出賣。
四鎮按兵不舉,東奴西寇齊來。虛傳閣部過江淮,天子燒刀醉壞。&rdo;7
又有這樣的歌謠:&ldo;中書隨地有,翰林滿街走。監紀多如羊,職方賤如狗。蔭起千年塵,拔貢一呈首。掃盡江南錢,填塞馬家口。&rdo;8在一片紙醉金迷的虛幻太平景象中,南京的新貴們一個個有如燕巢幕上,競相經營自己的安樂窩。
為了爭權奪利,朝廷內外狗咬狗的鬥爭花樣翻新,層出不窮。有圍繞所謂北來太子和童妃事件的皇室內部爭鬥;有朝廷上這一部分官僚同那一部分官僚的勾心鬥角;有軍閥們爭奪地盤的兵戎相見。這些鬥爭又往往糾纏在一起,亂鬨鬨地鬧得不可開交。這樣的朝廷不僅民心喪盡,就在統治集團中也沒有多大的權威。據史籍載,督師大學士史可法在行間講話,常引用弘光的旨意,大將高傑竟&ldo;拂然曰:旨,旨,何旨也。爾曾見皇極殿中有人走馬耶?&rdo;大將黃得功&ldo;一日伏受詔,語不當意,不待竟即起,攘袂掀案,大詈曰:去,速去,吾不知是何詔也。&rdo;9甚至一再發生皇帝指名逮捕的官員一藏入大將兵營,朝廷就無可奈何的怪事。
內部的腐敗和矛盾重重,使弘光朝廷從立國之始就患上了軟骨病。甲申五月,由史可法以大學士身份出任督師,在江北設立黃得功、高傑、劉澤清、劉良佐四鎮,同武昌的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