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第1/2 頁)
(33)即今昌平縣明十三陵中的思陵。趙士錦《甲申紀事》雲:四月&ldo;初三日,葬先帝及後于田貴妃墓,黎明令數人舁去。&rdo;根據承辦這件差事的署昌平州吏目趙一桂的申狀,他在三月二十五日接到大順政權順天府的檄文後,&ldo;即動帑銀,僱夫穿田妃壙,葬先帝及周後。四月戊午朔,職用夫二十名舉先帝梓宮、夫十六名舉周後梓宮至州。越三日庚申發引,翌日辛酉下窆。&rdo;大順政權只派了禮政府主事許作梅(大順軍進京後錄用的明朝降官)任監葬官,沒有任何的鋪張。下葬時昌平州的經費不夠,許作梅束手無策,當地十名紳士&ldo;斂錢三百四十千&rdo;才勉強完工。趙一桂的申狀還說:&ldo;田妃葬於無事之日,棺槨如制。職見先帝有棺無槨,遂移田妃槨用之。&rdo;(溫睿臨:《南疆逸史》卷四七,《趙一桂傳》)事實經過說明,大順政權在安葬朱由檢一事上是非常簡慢的,當時的京師官民對此也是相當冷漠的。譚吉璁在《延綏鎮志》中說:&ldo;俄得崇禎帝兇問,賊往煤山臨而哭之,曰:&l;我來與汝共享江山,如何尋此短見識?&r;諸賊無不灑淚,乃以帝禮葬之。&rdo;(卷五之四,《僭國列傳》)錢邦芑《崇禎甲申燕都紀變實錄》雲,三月二十一日,&ldo;在京大小官員由東華門入朝拜賀,御座上不見有人,但見青衣小帽一人傳呼。賀畢,眾官請殯先帝。見青衣傳一批雲:&l;帝禮葬,王禮祭,二子待以杞、宋之禮。&r;眾官又求並以帝禮祭。少頃,青衣傳詔雲:&l;準了。&r;&rdo;恐怕都屬於傳聞之辭。
(34)趙士錦:《甲申紀事》。
(35)聾道人(徐應芬):《遇變紀略》。
(36)陳濟生:《再生記略》。
(37)趙士錦:《甲申紀事》。按,陳濟生《再生記略》和無名氏《燕都日記》,說這是丞相牛金星出的佈告。李天根《爝火錄》卷一於三月十九日下記:&ldo;吏政府大堂諭:為奉旨選授官職事。照得大順鼎新,恭承天眷,凡屬臣庶,應各傾心。爾前朝在京文武宮員,限次早一概報名匯察。不願仕者聽其自便;願仕照前擢用。如違抗不出者,大辟處治。藏匿之家,一併連坐。仰各遵斯旨,共擴皇圖。赴謁宜先,趨選宜後。須至榜者。永昌元年三月廿四日示。&rdo;《爝火錄》成書較晚,這段文宇和《明季北略》卷二三相同,而《北略》中這一條又是抄自反動小說《新世宏勛》(即《定鼎奇聞》)第十二回,告示尾書&ldo;永昌元年三月廿四日&rdo;,系時同當時在京諸人所記不合,有可能是偽造的榜文。
(38)陳濟生:《再生記略》。
(39)趙士錦:《甲申紀事》。
(40)三品以上大員中錄用了前戶部尚書侯恂,這是因為侯恂被朱由檢關在監獄裡。
(41)劉尚友:《定思小紀》。
(42)陳濟生:《再生紀略》。
(43)光緒《定興縣誌》卷二○,《志餘》。按: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卷二說:&ldo;李自成破北京,奇逢避跡新安水鄉,頗苦抄掠。忽發一檄,嚴禁把棍擄掠,列款多端,署名大順,眾遂以戢。事後始知奇逢命仲子奏雅所為&rdo;孫奇逢即夏峰先生。盜用大順政權名義出佈告的究竟是誰,說法不一,但這件事確實反映了大順政權令行禁止,享有很高的威望。
(44)閻爾梅:《閻古古全集》卷六,《沛城從賊紀事》。
(45)趙士錦:《甲申紀事》。
(46)陳濟生:《再生紀略》中說:&ldo;賊兵營於宿遷。南北相持,往來路絕。&rdo;不久,在南明優勢官軍的攻擊下,董部被迫北撤。
(47)李天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