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第1/2 頁)
六、大西政權封建化的若干跡象
在四川建立的大西政權,本質上是農民革命政權,受到這個政權沉重打擊的是官紳地主。不過,也有若干跡象表明這個政權正處於向封建政權轉化的途中。張獻忠入成都後,追求生活享受很是令人吃驚,僅后妃就多達三百餘人(51)。這種在生活上的追求,正反映了張獻忠作為一位農民革命領袖,隨著地位的變化而逐漸喪失了原先的樸素作風。由於后妃眾多,太監也就成為必不可少的了。同李自成在西安建國以後的情況一祥,張獻忠也把封建統治階級恭避御諱的做法學了過來,不準人們使用&ldo;獻&rdo;、&ldo;忠&rdo;二字,犯者嚴懲。連往代碑文上的獻忠字樣也一概鏟掉。史料記載:&ldo;近日人家廟宇扁對石碑牌坊上,有犯張獻忠名字,亦皆鑱去。&rdo;(52)&ldo;獻忠惡人犯其名字,自劍閣棧道抵成都,前人碑版皆鑿之,雖嫌名亦諱,並刊去前代年號,故蜀無完碑。&rdo;(53)
第三節 官紳地主的叛亂和大西政權的加緊鎮壓
歷來的封建史籍,對大西軍在四川的作為差不多都一言以蔽之曰&ldo;屠蜀&rdo;,把張獻忠描繪成以四川百姓為敵的凶神惡煞,這是不符合事實的。張獻忠佔領四川的本意是以&ldo;巴蜀為根&rdo;,徐圖向外發展。所以,他在入川初期是相當注意爭取各方面支援的,打擊的物件只限於堅決與大西政權為敵的部分官紳。大西軍進川過程中紀律嚴明,並不隨便殺人。《長壽縣誌》記載,大西軍由涪州進攻重慶途經該縣時,&ldo;立誓不妄殺一人&rdo;,&ldo;邑中得無恙&rdo;(54),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時,由於大順軍已經攻克了北京,明王朝土崩瓦解,四川地方的官僚士紳,除了少數甘心充當朱明王朝殉葬品的人以外,大多數都轉到大西政權方面尋求保護。如史籍所說,&ldo;初,成都官吏見獻忠將至,逃避不徨。繼見獻忠稱王,分官任事,以為暴雨之後,雲收霧散,將見太平。又聞獻忠有勇有為,能任國事。於是一班官吏均出任事。&rdo;(55)省會以外的府縣,&ldo;文臣武將,賣降恐後。&rdo;(56)接受大西政權官職的人員雖然缺乏統計材料,但據西方耶穌會士的記載,張獻忠在成都建立政權之初,&ldo;在朝之官統計千人&rdo;(57),可以肯定其中大部分是在四川吸收的。儘管這些人還存在不同程度的疑懼,有的甚至心懷叵測,但就大勢而言,大西軍佔領四川的初期,各地社會秩序比較穩定,地主豪紳既有攀龍附鳳之心,又慴於大西政權的兵威,階級衝突並不十分尖銳。因此,大西政權採用暴力鎮壓的措施相當有限,殺人並不多。
直到一六四五年上半年地主階級的叛亂逐漸嚴重時,大西政權仍然注意約束軍紀,努力做到&ldo;兵民守分相安&rdo;。這年三月,大西軍驍騎營都督劉進忠還發布了禁約,勒石立碑以示鄭重。禁約碑文主要內容如下:
&ldo;……本府秉公奉法,號令森嚴,務期兵民守分相安,斷不虛假。仰各驛鋪(此處缺數字)約法數章,如有犯者,照約正法,特示。
一、不許未奉府部明文擅自招兵,擾害地方者,許彼地士民鎖解軍前正法;如容隱不舉,一體連坐。
一、不許往來差舍並閒散員役擅動鋪遞馬匹兵夫,查出捆打。
一、不許坐守地方武職擅受民詞,違者參處。
一、不許假借天兵名色擾害地方,該管地方官查實申報,以憑梟示。
一、不許無賴棍徒投入營中,擅輒具詞詐告,妄害良民,違者捆打。
一、不許守□文武官員擅娶本土婦女為妻妾,如違參究。&rdo;(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