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第1/3 頁)
更新時間2006-9-29 11:37:00 字數:2335
2007年12月25日黃昏的午後,風景宜人的泰國南部海濱小鎮‐甲米,一向只有漁船前來躲避的奧南灣(泰語:ao nang即公主灣之意,所以也叫公主灣)裡。安達曼海的波浪正拍打著新近築就的防波堤。並不寬廣的港灣內兩艘碩果僅存的泰國海軍第三艦隊的&ldo;春武裡&rdo;級炮艦正在進行著緊張的不靠港補給。
這兩艘1979年訂購於義大利佈雷達公司的中型炮艦鋼質的艦體上彈痕累累。2門奧託梅萊拉76/62倍口徑炮疲憊的指向此刻安全的天空,2007年12月8日的夜晚,這2門快炮的拼死努力一度拯救了這兩艘可憐的炮艇。不過泰國海軍第三艦隊的大多數戰艦並沒有那麼幸運。
泰國海軍現役總兵力74000人,擁有各型艦艇132艘,其主力戰艦包括1艘輕型航母、20艘飛彈護衛艦、6艘飛彈艇、71艘巡邏艦艇、7艘掃佈雷艦艇、6艘坦克登陸艦。海軍規模在東南亞國家中首屈一指。因此也就成為了印度海空軍在開戰之後的主要攻擊目標。
位於曼谷東南180公里駐紮有泰國海軍第一艦隊的梭桃邑、第二艦隊的基地所在地‐宋卡、第三艦隊基地所在地‐攀牙均在2007年12月8日印東開戰的首日遭到了印度海空軍的猛烈突襲。
其中泰國南部防空能力較為薄弱的宋卡和攀牙均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其中擔負泰國西海岸安達曼海防禦任務的泰國海軍第三艦隊損失最為慘重,除了少數在港外巡航的小型艦艇外,泰國海軍第三艦隊所屬的全部艦艇均被擊沉在攀牙港內。戰後攀牙一度被稱為&ldo;泰國的珍珠港&rdo;。
開戰前原先駐守於攀牙,威懾安達曼海地區的泰國海軍&ldo;查克里納呂貝特&rdo;號輕型航母及其配屬的護航戰艦為首的泰國海軍大部分新銳戰艦均被調入東協聯合艦隊,所以留守在攀牙的泰國海軍第三艦隊雖然數量龐大,但主要由一些老舊的主力艦艇組成。
2艘來自美國海軍的退役戰艦‐諾克斯級飛彈護衛艦:普哈約特發朱萊羅克(461)號和普哈羅特拉納哈萊(462)號當時正位於攀牙軍港的外圍。作為美國海軍70年代的反潛主力艦體,泰國海軍引進這2艘戰艦的目的便在於強化泰國海軍的反潛作戰能力。
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終結這兩艘長壽戰艦的殺手正來自於水下,3艘隸屬印度海軍第8潛艇中隊的&ldo;鮋魚&rdo;級潛艇,早已緩緩進入預定的攻擊陣位。
開戰之前印度海軍潛艇部隊編制有第4、第8和第18三個潛艇中隊,擁有有14艘俄製潛艇(10艘877ek型&ldo;基洛&rdo;級潛艇和4艘&ldo;狐步&rdo;級潛艇)和4艘從德國hdw公司採購的209型潛艇。整體實力足以稱雄於印度洋上。
但是印度政府卻並不滿足,為了更為加強水下作戰力量,印度海軍還制定了一項代號為&ldo;75號工程&rdo;的大規模潛艇建造計劃。根據此項計劃,印度海軍將在未來30年內建造24艘能夠裝備遠端巡航飛彈的攻擊潛艇和數艘核動力潛艇。
而引進&ldo;鮋魚&rdo;級潛艇正是這一龐大擴軍計劃的第一環。
&ldo;鮋魚&rdo;級潛艇是法國於1996年公開的專為外銷設計的新型柴電潛艇,西班牙伊薩造船集團於2002年加入該專案,成為其中的一員。
作為法國海軍多年建造柴電潛艇經驗的結晶。該級艇水下排水量為1650噸(若裝備aip系統,水下排水量將增加至1900噸);艇長約為635米(裝備aip時為74米),耐壓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