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第1/2 頁)
然而,包裝不僅僅是一種新手段,使老產品能賣出好價錢;包裝創造了新用途,拓寬了市場,因而使產品本身也發生了變化。一九○○年以前,零售茶葉是散裝的,香水是從大瓶舀到不起眼的小瓶裡賣給顧客,此後不到二十年,由於有了茶葉包,沒有茶壺也能沏茶喝了,精美的包裝則把香水變成了饋贈佳品和臥室裡的點綴。以往火柴要麼放在廚房裡或壁爐旁,要麼裝在火柴盒裡帶在身上,如今有了裝璜精美的小火柴冊,成為一種新式的廣告媒介。冰淇淋裹上能吃的包裝,變成了攜帶方便的新商品,如&ldo;冰淇淋蛋筒&rdo;(ice-crea ne,這個美國創用詞最早出現於一九○九年)和&ldo;愛斯基摩雪糕&rdo;(eskio pie,這是一九二一年開始生產的一種冰淇淋)。美國大批次商品推銷廣告的發展和全國性廣告、全國性商標的興起,為所有商品在各種場合的小包裝銷售提供了新機會。包裝為糖果開闢了新市場。二十世紀初,半磅、一磅、兩磅、五磅一盒或散裝的糖果只在糖果店和極少一些其它商店出售,那時,只買少量糖果帶起來就很麻煩。到了二十年代,藥店、雪茄店、書報攤、食品雜貨輔和許多聽上去根本不相干的店鋪開始經銷小包裝糖果,使過路人忍不住花上五分錢買個&ldo;糖條&rdo;(candy bar,這個美國創用詞最早見諸文字是在一九四三年)塞進衣袋或書桌抽屜。結果,儘管美國糖果店的數目持續下降,從一九二九年的大約六萬三千家減少到四十年後的不到一萬四千家,美國人購買和消費糖果的機會卻大大增多增廣了。&ldo;赫爾希&rdo;、&ldo;魯絲寶寶&rdo;、&ldo;噢,亨利!&rdo;和&ldo;火星&rdo;等牌子成為人們購買小包裝糖果的習用語,而這些習用語卻是小包裝糖果的產物。改為小包裝銷售的馬鈴薯片、堅果以及其它許多食品的消費量也大大增加了。有些商品如果沒有更快捷、更吸引人、更合用的包裝,就無法開啟銷路。當年兩個年輕的商人買下薄荷製品公司時,這家公司生產的帶洞小圓薄荷糖&ldo;保爾康&rdo;裝在紙板盒裡,盒子用漿糊粘牢。然而,不出幾星期,貨架上&ldo;保爾康&rdo;的薄荷香味就會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漿糊味,公司新領導丟掉紙盒,改用錫箔包裝,這樣薄荷糖就不會沾上漿糊味,而且掉一塊後很容易再把剩下來的糖包好,另外,這種包裝擺在櫃檯裡頗能吸引顧客。同樣,香菸和口香糖如果沒有機制包裝,也很難開啟世界性市場。二十年代中期,一臺自動包裝機每分鐘可包裝五十盒香菸。一臺口香糖包裝機每分鐘可把四百支口香糖包上錫箔,每小時可包裝二百盒(每盒二十包),也就是每天一千八百包。
新發明的包裝機為剛剛經過改進的自動售貨機提供了內涵,從而進一步推動零售方式的變化。二十世紀中期之前,美國日常用語中的&ldo;售貨者&rdo;(vendor)一詞已不再表示賣東西的人,而是表示&ldo;按照投入的硬幣售貨的機器&rdo;。這種新銷售方式使包裝變得更重要。對包裝的需求也更大了。包裝變成了一門自動推銷的藝術。廣告業興起以後,完善的包裝技術是造成推銷員這一行業日趨衰落的主要原因。
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ldo;包裝工程&rdo;在美國已成為一門新專業:大企業都有自己的包裝專家,小企業則要向包裝工程師諮詢。六十年代後期,消費品佔用了全部包裝材料的百分之七十。人們越來越離不開包裝這一行了,其實,沒有任何人有意造成這種局面,甚至極少有人注意到這一點。生意人完全可以說:&ldo;沒有包裝就創不出牌子,沒有牌子就做不成生意。&rdo;包裝革命也象美國人所經歷的其它變革一樣,來勢迅猛,僅用了三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即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