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第1/2 頁)
其次,是修改《氏族志》為《姓氏錄》,原來連《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錄》中,卻定為姓氏的第一等,這並沒有改變門閥觀念,只是武則天為了提高武的地位的一個表現。
再次,是變更官名,改東都洛陽為神都,為自己登位稱帝,建立新秩序,邁出重要的一步。向舉國表示自己大位一統至高無上的權力。武后的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許多士族官僚的反對。柳州刺史,唐初元勛徐世績之後徐敬業,召十數萬兵馬率先於揚州發難,駱賓王寫下名著一時的《討武?檄》,遍撒域中。宗室琅?王李沖在博州,越王李貞在豫州也相繼反武,舉兵討伐。則天武后對此毫不手軟,堅決鎮壓,在她的直接指揮下,這些叛亂很快平息,徐敬業、李沖、李貞等主要發難者,或死於戰場,或被捕殺,無一倖免。
恐怖的斬殺,廣泛的株連,充分地暴露出武后的冷酷果斷。
公元690年,武則天認為親臨帝位的條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廣造輿論:&ldo;武后為彌勒佛轉生,當代唐為天子。&rdo;接著又一手導演了,以唐睿宗為首的六萬臣民上表勸進,請改國號的壯舉。至此,水到渠成,則天武后在&ldo;上尊天示&rdo;、&ldo;順從眾議&rdo;的&ldo;萬歲&rdo;聲中,登臨大寶,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夙願,改唐為&ldo;周&rdo;,自號&ldo;聖神皇帝&rdo;。這年,她已是67歲的高齡。
如果說,武則天在稱帝前三十餘年參政執政的政治生涯中,已顯示出驚人的政治謀略和手段。那麼,在稱帝之後的十餘年中,則更充分地顯示了她在用人、處事、治國等各個方面傑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氣魄。
則天稱帝後,更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她認為&ldo;九域之廣,豈一人之強化,必佇才能,共成羽翼&rdo;。凡能&ldo;安邦國&rdo;、&ldo;定邊疆&rdo;的人才,她不計門第,不拘資格,一律量才使用。為了廣攬人才,她發展和完善了隋以來的科舉制度,放手招賢,允許自舉為官、試官,並設立員外官。此外,她還首創了殿試和武舉制度,為更多更廣地發現人才,搜羅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比如,中唐名將郭子儀,就是&ldo;自武舉異等出&rdo;。這樣,在她施政的年代裡,始終有一批&ldo;文似仁傑&rdo;,&ldo;武類休武&rdo;的能臣幹將為其效命,有力地維護著武周的政權。
對於農業生產,則天也非常重視。她說:&ldo;建國之本,必在務農&rdo;,&ldo;務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人富&rdo;。她規定,能使&ldo;田疇墾闢,家有餘糧&rdo;的地方官升任;&ldo;為政苛濫,戶口流移&rdo;的&ldo;輕者貶官,甚至非時解替&rdo;。這樣,在她執政的年代裡,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據當時統計,永徽時全國戶數為380萬戶,到則天臨終的神龍元年,漸增為615萬戶,幾乎增長一倍。僅此一點即可看出這一時期的農業經濟發展情況。
在抗擊外來入侵,保護邊境安寧,改善相鄰各國的關係方面,則天施政時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對吐蕃貴族的入侵和騷擾,則天給予堅決的抵禦和反擊。長壽二年(692年)她派大將王孝傑擊敗吐蕃,收復安西四鎮,復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之後,又在庭州設定北庭都護府,鞏固西北邊防,打通了一度中斷的通向中亞地區的&ldo;絲綢之路&rdo;。在她施政的年代裡,堅持邊軍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間,婁師德檢校豐州都督&ldo;屯田積穀數百萬,兵以饒給&rdo;。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涼州都督,堅持屯田五年,&ldo;軍糧可支數十年&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