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第1/2 頁)
我並不是什麼生物科學家,即便是有著它們的幫助,我也並未能從它們複製的記錄中研究出氫化魚發生變異的原因。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這一世因為我的存在,這些記錄將得以保留,也算是為人類研究和發展生物進化,做出一份貢獻。
小賓已經導航向下一個任務目標,在此次rob分配到的兩百多個任務中,算是比較獨特的任務之一,前往一顆類地星球,進行90以上純合度的環境改造,播種小生態圈種子。
早在近千年前,人類就模仿地球大自然生態圈建立與世隔絕的人造生態圈,經過多年的嘗試和努力,今天人類構建小型生態圈已經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即便如此,最小的生態圈也比單一的物種種子要複雜和珍貴的多。
如果說之前氫化魚種子播種的目的是為了供人類研究和發展生物進化,那麼生態圈的播種,則純粹是為了給人類文明留下火種,倘若有一天人類文明所處的太陽系甚至於波及更廣的部分銀河系遭受到毀滅,人類完全可以逃離那裡,在這些早已播種下生態圈的星球上重新繁衍。
希姆斯號上裝載的生態圈,面積達到五萬平方米,其中包含有近8000多個物種,是現今人類文明中,型號最小的&rdo;微生&rdo;生態圈。
此次辛德勒號出征,總共攜帶了一百二十一枚生態圈種子,最小的&rdo;微生&ldo;六十枚,再高一級的便是&rdo;強生&ldo;,物種多達一萬三千餘種,攜帶四十三枚;之後更高一級的,為&rdo;亞生&ldo;生態圈,它同樣包含了一萬三千餘種物種,不同的是,它的生態穩固程度,遠遠高於&rdo;強生&ldo;級生態圈,辛德勒號上載有此類生態圈十七枚。
而最高階最穩固的生態圈,被命名為&rdo;家園&ldo;,辛德勒號上只帶了一枚,它佔據了辛德勒號五分之一的體積,它的播種,將直接由艦長劉啟新指揮完成,播種完成之後,將留下三百多名志願者,生活在這個生態圈中,等待下次辛德勒號的到來。
在這之前,辛德勒號曾經播種過兩枚家園級的生態圈種子,而今的它們,該是成為了另外兩個地球一樣的存在,成為人類文明在銀河系南部(代號)的兩條分支。
第五十五章 改造類地行星和播種
更新時間2015-1-5 7:46:29 字數:2444
希姆斯號離開20141225後的第二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投放微生生態圈的目的地,類地一二三九行星。
整個銀河系包含三千多億顆恆星,圍繞著恆星轉動的行星,更是數不勝數。然而如此龐大的數量下,人類探索和發現的天然類地行星,卻不足萬顆,遠不是千年前天文學家所估略出來的上億顆,而其中產生智慧生命的,更是一個都沒有。
科學界一直流傳著銀河毀滅學說,大量的觀測證據表明,在距今十多億年前,一場波及整個銀河系的災難毀滅了當時本來很多可能已經孕育出智慧生命的星球。
至於造成災難的原因,卻是存在著種種猜測,有觀點認為,某個來自宇宙深處的小型星系在很短的時間的融合進了銀河系,從而使得整個銀河系的穩定遭到破壞。
也有觀點認為,早在數億年前,整個銀河系中存在著許多智慧生命和高度發達的文明,不僅僅侷限於人類一樣的碳基生命,也包括其他多元生命體。那個時期整個銀河系中的智慧生命都達到了空前繁榮的程度,而毀滅的原因,就是高等文明之間的戰爭。
無論是哪種觀點,都似乎能從浩瀚的星空中找到蛛絲馬跡作為憑據,時間的差距讓這一切都沒了實質性的考證,當然,如果真的證實人馬座存在未知文明,那後一種觀點,幾乎就會成為對這一切最好的解釋。
那個時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