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第1/2 頁)
特別是對武炎之不必太瞭解之人,心裡不由得讚嘆,這武少卿不過十八歲多,原本以為是皇族紈絝!如何辦事如此老道?
武炎之也看出他們的敬佩之情來了,心想,自己以前是幾萬人的現代化大集團副總呢,這些烏合之眾算個啥?
接著,他又準備到附近的文山場去檢視膽水銅場情況。準備離開時,卻突然又想起一件事情來:
&ldo;這佔用的百姓耕地如何處理?儘管土地是國有的,不過他們沒有了土地,如何交稅?&rdo;(唐大部分是代土地國有制,也有一部分是私人的)
那崔玉道:&ldo;卑職正要稟報武公呢!卑職想,就讓他們當這裡的長期的礦工,給予他們一點工錢,以工錢交稅當無問題。也可以適當減免租、調,以工抵庸。
若是此處的膽水開採完畢了,這土地自然也可以復墾,到時候,縣裡再重新按照人口分配就是!&rdo;
&ldo;好!就照此辦理!蔣書記,你把這個方案寫成進狀上報朝廷。如此大事,要及時匯報的!&rdo;武炎之道。
&ldo;遵命!&rdo;
……
看完這興利場,武炎之有帶領他們來到十里外的文山場。
文山場的膽水規模遠遠大於興利場,根據崔玉介紹,這裡膽水泉眼一共有八十五處。
這裡不但有銅,更有鉛、鋅、銀。
他們計劃開採的膽水有六十八處,其餘的地點除了給王棟以外,還給了那紀處訥介紹來的一位胡姓商人。
特別是膽土,倒是劃了六畝地給他,給王棟也劃了六畝地。武炎之想,畢竟他也是刺史,這點面子也得給他。
經過羅監的介紹,這裡現在已經六百人,最終可能達到一萬到二萬人,因為要開始採鋅煉鋅。
他依舊簡單把從在興利場的話撿重點的重複了幾條,然後便轉到山的另一邊,檢視原有的銀礦、鉛礦、鋅礦情況。
&ldo;此處原有銅坑六個、鉛坑兩個、銀坑三個,卑職向請示武少卿,此處還建立國有的鋅場嗎?&rdo;崔玉問道。
武炎之略微一思索,便道:&ldo;這就算了,多了也難於管理;你等把那五個礦主找來,還有紀刺史介紹的那位胡大商、王棟也叫上。
我下午不僅要給他們介紹冶鋅、煉銀之法,還要教授他們一些如何加深礦洞、如何通風、如何選礦之法,以便增加我大周的稅收!&rdo;
其實,這冶鋅之法很難容易外洩,武炎之想保密也沒有用,還不如拿出來做個人情。
至於如何開採之法,那確實是為了增加產量,也為了保證工人們的安全。畢竟資源丟了可惜,因為這些人的開採深度很淺,只有十米而已。
另外,工人們的生命安全也很重要,都是一家之主,一人受傷死亡,全家幾乎就會陷入滅頂之災。
……
由於在山上呆的時間太長,午時不但早已經過去,就是未時都過了兩刻了。羅監忙招呼下山吃飯,說是安排在銅商孫表家裡
這孫大商其實一直跟著的,他看著武炎之很忙,也沒有來得及求羅監介紹。此時把山上的情況大致看了一遍,這羅監才武炎之介紹了隨行的幾位商人!
第075章 山不轉路轉
孫表就是文山場附近的人,這時的場,其實就是一個大的採礦、冶煉點。
這文山場緊挨著山,後邊是一大片繁茂的森林。靠西邊,一條小溪緩緩流淌。武炎之看見,那小溪旁邊的道路,卻是全部由青石板砌築而成。
奇怪!這場裡面都是土路,為何那裡邊還有三尺多寬的石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