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第1/2 頁)
或許正是因為對李韋德這種說法的滿意,葉蘭也隨之說道:&ldo;自我們中國在1949年建國以來,向許多國家都輸出過武器。可在不同的歷史時段,我們中國對外軍貿的動機卻不一樣。中國對外軍貿的動機,按歷史順序可分為三種型別:一是戰略型的動因,即支援鄰國的正義戰爭。例如在韓戰、越南戰爭和柬埔寨戰爭中,向其中一方的武器輸出是基於政治和戰略考慮,目的是為了消除或減少霸權主義對中國周邊的威脅。&rdo;
&ldo;二是意識形態型的動因,在文革期間,我們中國的武器輸出在很大程度上受意識形態所左右,武器輸出物件主要為亞、非國家或革命組織,輸出的目的是支援&l;世界革命&r;。三是經濟型的動因,即以經濟考慮為主的軍品貿易,主要是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國際局勢的緩和,中國國防資源出現了大量閒置,軍轉民的同時,我們中國跳出了&l;不作軍火商&r;的觀念束縛,開始進軍國際軍火市場,賺取外匯。&rdo;
仔細聆聽著葉蘭的話語,李韋德認同的點點頭。正是在目前以&ldo;經濟型&rdo;動因為主的情況下,中國軍火貿易這些年來,開始逐漸走向歷史的輝煌,漸漸成為軍火貿易的大國。從1978年起,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國防現代化的起步,中國正式開展軍火貿易,軍品出口市場迅速擴大。1977到1980年左右,中國在世界軍品出口國中排名第13位,而到1984和1985的最近兩年,卻已經躍升到第5位,僅次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
&ldo;這豈不是意味著……&rdo;由葉蘭的話和自己所知道的,李韋德忽然有了一種明悟,雙目一亮,轉頭對葉蘭笑道,&ldo;我在做軍火生意,你們也在做軍火生意;我的目的是金錢利潤,你們的目的也是金錢利潤;所經營的專案以及所圖目的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是一個是私人地下,一個是國家公開。既然如此,你說這些話所要表達的內在含義,就是我和中國軍方之間,確實是能夠在軍火生意上有所合作的嘍?&rdo;
&ldo;和聰明人說話,就是令人愉快。&rdo;葉蘭笑意盈盈的說道。
此時的李韋德,是心中暗喜。本來他就對軍火的進貨來源只有駐東德蘇軍一個而感到不滿,沒想到這就自動的送上門來一個。
如果只有一個軍火進貨來源,肯定會讓李韋德感到很被動,如果駐東德蘇軍那邊出什麼問題,他的生意就無法繼續做下去了。而且駐東德蘇軍這個軍火進貨來源,所能提供的軍火數量特別是武器裝備的種型別號,是絕對滿足不了李韋德的計劃中,未來他所要發展的軍火交易的規模。
況且駐東德蘇軍那邊也只能作為三年期限的軍火進貨來源,三年之後就會停止了。不管是怎樣,都勢必要尋找其它的軍火進貨來源和渠道。如果有了中國軍方做第二個軍火進貨來源,會極大的緩解所面臨的這些問題,也隨之會極大的擴充套件市場空間。所以如果能夠和中國軍方在軍火生意上進行合作,那自然是極好的。
&ldo;不知我們可以進行怎樣的合作?&rdo;李韋德有點迫不及待的問道。
卻見葉蘭搖搖頭:&ldo;車上談不起來,你還是專心駕駛你的車子吧。等到了貝魯特,我們再找個地方來詳細談談。&rdo;
李韋德算算路程,離貝魯特也就還剩差不多半個小時的路程,便點頭答應然後專心開起車來。由於李韋德開的這輛軍用越野車,從貝魯特到巴勒貝克時,都是跟著納斯魯拉的兩輛車走的,所以返回途中即使偶爾遇到了真主黨遊擊隊的隊員,也沒有被查問的順利透過。
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過去,李韋德等人便到達了貝魯特。在葉蘭的指引下,眾人來到了貝魯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