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第1/2 頁)
實際上以孫延齡的能力、資歷根本就駕馭不了那些身經百戰的部下,但他卻夥同兄長孫延基拼命攬權,而且還效法吳三桂任意安置親信,以至受到部下的彈劾。
雖然朝廷看在孔四貞的面子上並未懲處這位年輕的廣西將軍,但當吳三桂發動叛亂後,心胸狹小的孫延齡便把彈劾過自己的人全部殺了,也就上了吳三桂的賊船……
在孫延齡叛應吳三桂後,孔四貞就開始聯絡父親的部將,定南王為清王朝盡忠而亡就是最好的先例。
經過孔四貞的周密策劃,孔氏舊部把實際上已經左右孫延齡的孫延基給殺了,並勒令孫延齡交出兵權聽從夫人的指揮,時為康熙十四年。
孝莊捕捉到機會,立即派人同義女孔四貞聯絡,繼之而發生的就是孫延齡在妻子的勸說下幡然悔悟以及探聽到風聲的吳三桂派侄孫吳世琮在康熙十五年初襲殺孫延齡……
康熙已經從祖母對孔四貞的爭取中領悟到叛軍並非鐵板一塊,要最大限度地孤立吳三桂……
到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已經獨自支撐叛亂兩年的吳三桂病死……
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軍向吳三桂的根據地雲南挺進……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吳三桂之孫吳世服毒自殺……
歷經八年,康熙終於把歷史遺留下來的三藩問題徹底解決……
而孔四貞始終沒有辜負孝莊的一片慈母心,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想方設法協助清軍作戰,並在三藩之亂平定後回到北京,把自己掌管的軍權上交朝廷……
康熙又利用鄭氏集團內亂,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八月十六兵不血刃收復臺灣。
盛世的曙光,已經出現在太皇太后的面前,而這一切都是她在皇太極去世後的40年茹苦含辛、嘔心瀝血、力盡艱難險阻所換來的。
上一頁[返回目錄]下一頁
墓地之謎為(1)
清王朝操勞了幾十年的孝莊總算可以頤養天年了,但長期處於政治漩渦中的緊張情緒已經傷害了她的健康。
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真正擺脫國務幹擾才兩年的孝莊&ldo;突然中風&rdo;,&ldo;右側疼,言不清&rdo;,這一年太皇太后73歲。
從病症上看,是因血栓引起的半身不遂。
雖然太醫說&ldo;脈好,斷無妨&rdo;,但她自己很清楚,漫長的人生已經接近尾聲。
人們常說&ldo;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rdo;,看來七十三這一檻還真不好過。
更何況又是右側偏癱,也應了&ldo;男左女右&rdo;的老話。
已經叱吒幾十年的孝莊,不適應偏癱的生活,她真的有點活膩歪了……
想到死,她不能不考慮魂歸何處的問題。
萬年吉祥地的選擇卻令她陷入兩難的境地。
從道義上講,她應該歸葬關外的昭陵,可清王朝從火葬到土葬的改革又使得昭陵地宮很難安排孝莊的棺柩。
雖然孝莊是可以在昭陵附近另建陵寢的,然而從感情上講,孝莊絕不想在百年之後再回到皇太極的身邊。
她深知皇太極最敬重的是她的姑姑孝端皇后,最寵愛的是她的姐姐宸妃。
既然那裡沒有她的位置,又何必要擠在一起呢?而如果把陵寢選擇在順治的孝陵附近,已經淡忘的&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