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第1/2 頁)
原來天有不測風雲,徐州會戰之後,日本大本營決心以武力消滅國民政府,&ldo;帆&rdo;機關奉命關閉談判渠道。
碰了一鼻子灰的中方談判代表無計可施,既然日本人不願談判,談判代表的外交使命也只好到此結束。仍不死心的高宗武多次派人打望訊息,均無功而返,無奈之下的他只好打點行李,準備離開香港打道回府。
6
俗話說&ldo;紙包不住火&rdo;,豫東戰敗訊息很快被披露出來。
連日來,武漢報紙紛紛刊登來自豫東前線的記者報導,有記者稱,昨晚最後一列運載傷員的列車透過之後,隨著一聲巨響,開封鐵路橋被炸毀,至此隴海鐵路鄭州以東運輸全線中斷。有記者從黃河水利局官員口中得知,因為形勢緊張,每年例行堤防加固工程已經奉命停止,民工遣散回家。還有記者採訪開封守軍某師長,該師長表示已經做好準備與敵決戰,誓與開封城共存亡。許多記者親眼所見,大批從豫東逃出來的難民已經擁入鄭州、洛陽,有確切訊息稱,日本人已經完全佔領商丘、民權、蘭封等地,正在逼近開封,云云。
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軍方發布的戰報常常自相矛盾漏洞百出,比如某地激戰殲敵多少多少,敵精銳師團如何被擊潰,但是不久即傳來該地淪陷的訊息,弄得人們不得不懷疑所謂大捷是否真有其事。又比如豫東前線果如軍方宣稱那樣打了大勝仗,國軍正在乘勝追擊,一度被傳得沸沸揚揚的蘭封會戰真的像蔣委員長所說&ldo;活捉土肥原&rdo;和&ldo;消滅第十四師團&rdo;,那麼隴海鐵路何以要自毀橋樑?豫東何以被敵人佔領?地處後方的守軍何以要發出&ldo;與開封城共存亡&rdo;的鏗鏘誓言來?
一再失望的國人終於幻想破滅,感到受了欺騙,於是一些進步人士勇敢地站出來揭穿軍方謊言。他們手中握有記者從前線發回來的戰地調查和訪談,有豫東會戰失敗的鐵證,還有國軍正在潰敗,大片國土正在淪陷的事實真相。他們痛心疾首地質問政府,如此屢戰屢敗之軍隊,如此兵敗如山倒之將領,何以擔當衛國禦敵之重任?如此只會以謊言矇蔽大眾之政府何以取信於民,何以領導四萬萬民眾奮起抗戰收復國土?
失敗訊息如同一根導火索,將民眾心中積蓄太多的失望、憤怒和抗議引爆。社會各界如夢初醒,人們從一場虛幻的勝利中看清事實真相,戰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軍方越是躲躲閃閃不肯正面回應,政府越是報喜不報憂,前線的失敗就越是激怒民眾,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武漢各界人士紛紛站出來聲討國民政府,要求公佈戰敗真相,檢討戰敗原因,追究責任,嚴懲那些臨陣脫逃和貪生怕死的將軍。還有許多激進黨派團體、大學生和民眾組織上街遊行,他們來到國民黨中央黨部和軍委會示威,發表言詞激烈的演講,&ldo;打到賣國賊!&rdo;&ldo;抗日無罪!&rdo;&ldo;還我河山!&rdo;的口號聲響徹雲霄。
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出面接見民眾代表,他當場允諾三件事:第一,調查戰敗真相。第二,嚴懲戰敗責任人和將領,無論是誰絕不包庇姑息。第三,改革弊端重重的軍方新聞官檢查制度,由中宣部領導報紙新聞檢查。
全國聲討浪潮令蔣介石焦頭爛額處境被動,他不得不作出前所未有的姿態來檢討豫東戰役,以平息輿論和渡過這場由戰敗引發的政治危機。他宣佈對戰敗的各級黃埔將領進行嚴厲處分;總司令薛嶽上將被記大過一次,降薪三級;第二十七軍軍長桂永清中將、裝甲兵指揮官邱清泉少將皆因作戰不力被撤職,調往他用;第七十一軍軍長宋希濂中將被降職使用。號稱&ldo;天下第一師&rdo;的第八十八師師長龍慕韓中將則以&ldo;臨陣脫逃罪&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