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論語力 > 第11部分

第11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魔獸:狼人傳葉凝薄寒年喬若星顧景琰瓦:壞了,我成切割怪了!全民領主:從小木屋到道域之主劍仙被遺忘,我轉職劍仙震驚全球海彤戰胤許雨晴沐長風江果果顧寒煜霍先生乖乖寵我喬蕎商陸夏時陸南沉網遊:我的寵物能進化成美少女帶著塔羅牌穿越到孤島求生聯盟:我,重新定義輔助!網遊:剛開局就超神了CSGO之走向巔峰斷絕關係後,法爺殺怪永久加屬性海洋求生,開局忽悠女明星做女友NBA:我打球真的只是興趣

別人,兼顧人己兩個方面,不是隻為自己打算。他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想在事業上得到成功,也要幫助他人得到成功;自己想顯達於社會,也要幫助別人顯達於社會。這裡強調的是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是一種利他精神;所反對的是隻顧自己,拔一毛以利天下的事也不肯做的利己主義。

孔子呼籲“仁者愛人”是有針對性的。在那人吃人的社會里,誰沒有得到社會的愛護?當然不是統治者,而是被統治者,所謂“愛人”實際上是要求統治者對被統治者發一點善心,把他們當人看,不要加重對他們的剝削壓迫。孔子要求統治者要剋制自己的貪慾,反省自己的過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那時傳統的道德規範。孔子希望在位的統治者都成為“仁者”,具有恭、寬、信、敏、惠的美德。這五種美德對統治者是非常有好處的:“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澤足以使人”。

“仁者愛人”並非空洞的口號,有實際的內容。孔子要求統治者關心民間疾苦,“博施於民而濟眾”,即把自己多餘的錢財拿出來幫助缺衣少食的“民”,讓“眾人”得到好處。孔子已經注意到了社會的分配問題,認為當時的貧富懸殊極不合理。他說,社會財產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平均分配,社會就安寧了。如何平均呢?“博施濟眾”便是一法。均財富,損有餘,補不足,讓百姓得到實惠,這才是“愛人”。

另外,孔子還主張“節用愛人”。統治者驕奢淫逸,揮金如土,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他們所消費的東西是從哪裡來的?不用說是從百姓那裡搜刮來的。他們的花天酒地要以百姓的“啼飢號寒”為代價。統治者的奢侈就是百姓的災難。孔子看到了這一點,便提出“節用愛人”的問題。只有“節用”,剋制統治者的貪慾,才能減輕百姓的負擔,這樣就等於愛護了百姓。可見,“節用”就是愛人;反之,奢侈則是害人。

孔子仁者愛人(2)

孔子主張“使民以時”、“不誤農時”,這也為了“愛人”。在孔子的時代,一家一戶的小百姓每年要無償地為統治者服勞役,而且農忙時節也要服勞役。這樣,嚴重影響了耕播和收穫,給千家萬戶造成了損失。孔子並不反對服勞役,但反對在農民大忙的時候抽走勞動力,在孔子看來,作為統治者,做事要考慮到百姓的利益,百姓服勞役必須是在農閒的時候。

由上可知,孔子提出的“仁者愛人”是在對苦難中的百姓起保護作用,維護著百姓的實際利益,在為百姓講話,抑制統治者的貪慾。這個主張意在緩和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矛盾,具有社會的進步意義。

“仁”是一種美德,同時還是人的一種本性。在孔子看來,正因為人有這種美好的本性,人才不是動物,所以孔子說:“仁者人也”。這裡,孔子從人性的角度,進一步闡述了仁的重要性。

“仁”既然是人的本性,人的美德,那麼,作為一個人就不要違背“仁”,違背了就會做不仁的惡事壞事。仁之於人,猶如空氣和水,誰也離不開,哪怕是一頓飯的工夫也不可離開。當你匆忙的時候不要忘了它,當你在罹難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不要拋棄它。人活著要不違仁、不棄仁,永遠與“仁”同在。

應該一生追求“仁”,為社會和人類做出貢獻,為了“仁”要肯於犧牲自己,不計較個人得失,見義勇為,乃至犧牲自己的生命。孔子說得好:“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這種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精神形成了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宋代范仲淹講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明末清初顧炎武講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是這種傳統美德的體現,首先考慮的是天下國家,是民族的危亡,人民的生存,而不是個人的安危和榮辱。他們把孔子提倡的“愛人”推及到愛整個國家民族和全民眾生。

目錄
黑萌進化史群星文明:我載入了MOD穿越之魔女法則那一場盛世煙花一念天堂泡總裁 簡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