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第1/2 頁)
但縣裡主簿想想,突然憂心忡忡的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ldo;大人,雖然被錢師爺分析,那些杆子沒有什麼戰鬥力,但這些刁民每次都是一窩蜂似的上來,那是幾萬人的男女老少啊,人言,蟻多咬死象,確是可慮的。&rdo;
張縣令這時剛剛安心,被主簿一提,想起幾萬人頭蜂擁而至的場面,那也是頭皮發麻膽戰心驚。
錢師爺微微一笑,揮揮手道:&ldo;這個卻不要各位擔心。&rdo;見大家的注意力再次被自己吸引,心中得意,放下茶碗,笑著對主簿更是對滿屋子的人道:&ldo;其實各位大人同僚不必擔心,一是杆子們缺少攻守戰具,只能是幾架木梯,二來那些杆子繳獲張家堡的糧草,昨夜被大火燒的所剩無幾,只要我們堅持住那剛剛的幾板斧,賊人就會飢疲不堪,只有另圖他地了。&rdo;
這時候,主簿再次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ldo;話是如此,但畢竟賊人勢大,沒了糧草,必然做困獸之鬥,那我們依靠誰來守城,抵擋住賊人拼死一擊?&rdo;言下不免滿臉焦急之色。
這一說,滿屋子立刻陷入一陣死寂,是啊,即便賊人再是不堪,再是糧草不濟,但為了活命的錢糧,也一定會在有力氣的時候拼死進擊,那放眼滿縣城,哪個能擔當這守衛大任?
一個書辦上前小聲建議道:&ldo;我們不是還有衛所守軍在嗎?再不堪也是官軍,吃了這些年的糧餉俸祿,應該擔起這守城職責吧。&rdo;
他這一說,滿屋子的人立刻都顯現出不屑之色。
當初大明立國,洪武爺實行軍民分籍制度,編為軍戶的農民世代為兵。官府把他們按照衛所的編制組織起來,進行屯田。沿邊衛所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種。每名軍士給田五十畝和耕牛農具。收穫所得以十之二石歸軍士自己食用,餘下的作為本衛所軍官的俸糧和儲積。在這種制度下,政府只對屯田情況進行督察,不用給餉。可是,後來法久弊生,軍隊的屯田多被軍官、豪右和內監佔奪。強壯有力的城了官佐家丁佃戶,老弱病殘被棄於路,於是,為維護衛所制度,朝廷只好實行變相的募兵制度,結果發下的餉銀錢糧更是時斷時續,中間票末,空額不斷,發到那些士卒手中已經所剩無幾,這米脂更是幾近一年都沒有錢糧發放了。
&ldo;你去看看,我們縣裡的那些個千戶兵,嘿嘿,你們也是知道的,名義上是千人,但那個千戶卻是吃了多少空額?逼迫跑了多少兵丁?把兵丁變成多少佃戶?還能剩下幾個?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rdo;縣丞說道這裡,已經滿眼鄙夷。
&ldo;那醃臢貨雖是帶兵之人,受朝廷調派,防衛這米脂,只是這些年來的太平,早就成了一個酒囊飯袋,你去問問,他還拿得動刀嗎?&rdo;張縣令也滿臉鄙夷的嗤笑道。
&ldo;東主說的是,那醃臢貨的確無能。&rdo;那主簿也隨聲附和滿眼不屑,大明本就重文輕武,是個文人就對武人丘八極盡輕視。自以為文士的眾人也是在心底裡瞧他不起
&ldo;東主,無論那醃臢貨多麼無能,但是畢竟他們還是戰兵,多多少少的是受過些許訓練,並且我縣攻守戰具倒也齊備,依城而守也是可以應付。&rdo;錢師爺打住那些老爺對武人的輕視之心,暗暗嘆息,&ldo;這都什麼時候啦?還這樣輕視武人,難道守城指望你這些只會誇誇其談耍嘴皮子的文人不成?那樣,我還是早早收拾細軟跑路吧。
&ldo;由千戶所之兵牽頭,東主再行駛那簽丁職權,咱們整個縣城也可簽出個三千吧,再在個個士紳家裡徵出千人護院家丁不再話下,再加上在座的各位老爺家丁下人也可有三百之數,都是保命的時候,一旦城破,則是玉石俱焚的結果,大家明白這個道理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