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第1/2 頁)
有關奧軍在因河右岸集結的報告不斷送至拿破崙手中。3月24日,他命令用馬車把近衛軍從西班牙運回巴黎,以便他們一天能完成三天的行程。貝西埃爾從西班牙北部地區調來指揮德意志軍團的騎兵軍,因為繆拉已被晉封為那不勒斯國王。貝西埃爾原來的職務則由克勒曼將軍接替,後者在馬倫哥戰役時表現突出,調任前一直與朱諾一起在葡萄牙作戰。
3月28日和30日,拿破崙就德意志軍團的編成和部署,向貝爾蒂埃下達了極為詳盡的長篇指示。他預料奧軍將在4月15日發起進攻。因為奧地利駐法大使梅特涅 [ 註:梅特涅(1773-1859)是奧地利外交的一個反動支柱。他1803年出任駐柏林大使,1807年出任駐巴黎大使,1809年繼圖古特之後出任外交大臣並於1813年晉封為親王,他在1814-1815年的維也納議會中曾起過主要作用。 ] 仍在巴黎,尚未申領歸國護照。如果奧軍在4月10日前進攻,那麼法軍就應在萊希河之後集結,右翼置於奧格斯堡,左翼置於因戈爾施塔特和多瑙沃爾特之間的多瑙河谷上,皇帝大本營設在多瑙沃爾特。斯特拉斯堡將作為主要的補給基地,奧格斯堡和因戈爾施塔特則為前進補給基地。此外,要在多瑙河上組織船運,輸送彈藥給養,還要大量烘製麵包乾糧。總醫院應設在烏爾姆、奧格斯堡和多瑙沃爾特。德意志軍團編成應如下:
第二軍,拉納 [ 註:拉納元帥在西班牙奪取薩拉戈薩時戰功卓著,此時已離開西班牙,正在前往德意志的途中。 ] :三個步兵師40,000人,一個半騎兵師6,000人,火炮57門;
第三軍,達武:四個步兵師45,000人,二個騎兵師6,000人,火炮66門;
第四軍,馬塞納:四個步兵師30,000人,一個騎兵師5,000人,火炮68門;
第七軍(巴伐利亞軍),勒費弗爾:三個步兵師30,000人,一個騎兵師4,000人,火炮60門;
騎兵軍,貝西埃爾:四個騎兵師6,000人;火炮6門;
合計:十四個步兵師145,000人,九個半騎兵師27,000人,火炮257門。
該軍團在近期內還可望得到近衛軍的增援,計有一萬八千步兵,四千騎兵和六十門大炮。為了保衛交通線,還正在組建第八軍,由奧熱羅指揮;第九軍薩克森軍,由貝爾納多特指揮;和第十軍,由熱羅姆國王指揮。
不過,拿破崙現在被迫陷於兩線作戰的境地,這是他始料不及的。3月21日,他曾寫信給其兄約瑟夫,痛斥他把西班牙戰事搞得不可收拾。拿破崙對下屬將領一貫控制過度,集指揮大權於一身,他現在正開始自食其果。他的將軍們如果僅僅具有領導者的獨立工作能力並不能升任元帥,而必須在他的眼皮下執行他的命令表現出熱情和主動精神。在其十八位元帥之中,唯有馬塞納和達武有能力指揮一個軍以上的兵力。馬塞納在1799年曾嫻熟地指揮黑爾維謝軍團而拯救過法國;達武也曾完全靠自己而贏得奧爾施泰特戰役。但是,內伊在埃爾欣根,蘇爾特在奧斯特里茨卻都是直接在拿破崙的親自指揮下作戰。他們的確是優秀的戰術家,但卻沒有表現出任何戰略天才。因此,當拿破崙無暇兼顧西班牙戰場的軍事行動時,其指揮系統的弱點便暴露無遺。
在西班牙的那些元帥們極為蔑視他們名義上的總司令,庸碌無為的約瑟夫國王以及他那無能的參謀長儒爾當元帥,後者甚至比不上拉納、內伊、蘇爾特、莫蒂埃和維克託,連公爵都不是。由於地理因素把該國分成了若干相隔甚遠的防區,因此這些防區裡的元帥們對馬德里來的命令往往置若罔聞,比這更糟的是,他們還互相嫉妒傾軋從而妨礙了相互間的一切合作。此後由於拿破崙再也沒有回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