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2 頁)
2月2日,曼圖亞守軍,由於忍受不了飢餓和疾病的折磨,終於向塞律裡埃投降。拿破崙寬宏大量地允許維爾姆澤元帥率五百名步兵、二百名騎兵和一個象徵性的野炮連,在假釋宣誓後攜帶武器走出要塞返回奧地利,而一萬六千名守軍的其餘部分則如數做了戰俘。
利沃裡的勝利和曼圖亞的有條件投降,為拿破崙開啟了整個威尼西亞領土的大門,他立即利用這一有利形勢,派儒貝爾率三個師追擊逃向蒂羅爾的阿爾文齊,命令馬塞納自維琴察和巴薩諾向布倫塔河谷開進以支援儒貝爾。同時,他本人則再次南下以對付教皇庇護六世,因為他認為教皇庇護六世在履行去年六月簽訂的彼倫亞條約的條款方面,似乎有些拖拉。維克託此時已晉升為師長,拿破崙派他去討伐伊莫拉和法恩扎。在掠奪了教皇的許多財寶並再次以進軍羅馬相威脅後,2月19日,拿破崙在安科納以南的託倫蒂諾與教皇的代表簽訂了一項條約。該條約規定教皇把波倫亞、裴拉拉、羅巴格納和安科納等教皇屬地割讓給法國。這樣,拿破崙在亞德里亞海就獲得了一個立足點。3月2日,他在輕而易舉地獲勝後,回到了曼圖亞。
為了進入奧地利追殲奧軍,拿破崙曾請求督政府進一步給予增援,督政府便調派克萊貝爾的桑布林-默茲軍團的貝爾納多特 [ 註:貝爾納多特(1763-1844),1798年與約瑟夫&iddot;波拿巴(拿破崙之兄)的姨妹結婚,1804年晉封為元帥,1806年被封為蓬特-科沃親王,他是當今瑞典王室的始祖,1810年被選為王儲,1818年即位。 ] 將軍率一個師的生力軍加強拿破崙。象馬塞納和奧熱羅一樣,貝爾納多特也是舊陸軍的行伍出身,只不過比他們二位年少些。為了進軍奧地利,拿破崙對義大利軍團進行了改編。左面,由儒貝爾率三個師(一萬四千人)向北將阿爾文齊驅入蒂羅爾,馬塞納師(一萬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側衛擬向皮亞韋河谷推進;拿破崙的主力則由吉優(一萬人)、塞律裡埃(六千人)和貝爾納多特(七千人)組成,他們將穿過維琴察,跨越卡尼克阿爾卑斯山進行一次大掃蕩。維克託師(六千人)將留下來保衛後方交通線。全部兵力共達五萬三千人。
奧軍也對部隊進行了整編。為了指揮他們在義大利的部隊,他們特地從萊茵戰場調來了奧皇的弟弟查理大公。查理大公倒是奧軍指揮官中最年輕又最有本事的一位,但是他所急需的增援卻遲遲未能送達。
拿破崙的進軍是3月10日開始的。六天之後,他就渡過了寬闊水淺的塔利亞門託河。由於進軍神速,沿途他只遇到了輕微的抵抗。奧軍在撤退中損失了五百人和六門火炮。19日,貝爾納多特師在一場激戰之後攻克了格拉迪斯卡並渡過了伊松左河。於是法軍主力北上伊松左河谷到達卡普利托,並佔領了奇維達和烏迪內。
此時,位於左翼的馬塞納卻遇到了強有力的抵抗,不過他仍殺開血路經由費爾特雷和貝盧諾向東北挺進。在粉碎節節抵抗後,轉向正北取道斯比利姆貝格和傑姆納到達上塔利亞門託河。接著又置層層阻擋於不顧,穿過崎嶇難行的山區,終於在3月23日,強行衝過位於卡尼克阿爾卑斯山山頂的塔爾維西奧山隘。馬塞納師現在成了整個法軍的前衛。查理大公只能零零碎碎地投入兵力,而馬塞納卻一往無前,所向披靡。3月27日,他進入菲拉赫;28日,進入克拉根福。法軍現已衝進了奧地利本土,而且在沿卡林西亞谷地進軍時,毫無阻擋,如入無人之境。
4月2日,馬塞納的前衛突破了狹窄的杜恩斯滕峽谷並進入了施蒂裡亞省。他穿過謝弗林和猶登堡向穆爾河河谷挺進,在那裡奧軍的抵抗終於在4月4日完全停止。馬塞納經過累歐本繼續前進,4月9日,他到達了布魯克,此時,他離維也納只有九十二英里的行程。4月7日,查理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