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第1/2 頁)
然後將最後一顆子彈送給自己,年僅21歲。
閻海文的壯烈赴死令日軍感佩,
特派員木村毅在發回國內的報導裡寫道:
「中國已非昔日之中國。「
——
8月19日,
三期學員沈崇誨,
在攻擊日本船艦時座基受損,
已經無法返回空軍基地。
轉念間發起了自殺式襲擊,
決定加足油門沖向敵軍的軍艦,
在爆炸聲中與敵人同歸於盡。
沈崇誨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
剛畢業不久就投筆從戎,
犧牲之時年僅25歲。
筧橋空戰之所以能取得勝利,
皆是因為沈崇誨和閻海文這樣的年輕人,
在他們衝上天空的那一瞬間,
就做好了不會活著回來的打算。
——
這些年輕人都才20歲出頭,
充滿了對人生美好的渴望、對愛情的憧憬。
21歲那年,劉粹剛在火車上偶遇18歲的許希麟,
一見鍾情。
將一封又一封情書寄到許希麟家中,
並經常在許家窗外低空飛行,
以各種特技搖得窗外的電線顫動。
在情書裡,劉粹剛痴心望斷,
用一句接一句熾熱的情話,
最終打動了許希麟的芳心。
——
「初遇城站,獲睹芳姿。娟秀溫雅,令人堪慕,且似與餘曾相識者。車至筧橋,匆促而別,然未識誰家閨秀。如是風姿,意不復見。耿耿此心,望斷雙眸。而盈盈倩影,直據餘之腦蒂,揮之不能去。「
——
對飛行員而言,
死亡來的時候是一瞬間,
愛情來的時候也是一瞬間。
許希麟的父親雖讚賞這位「空中趙子龍「,
也對女兒的未來產生了擔憂。
「粹剛這孩子是不錯,就是職業太危險了。「
許希麟聽罷,短短地回答道: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劉粹剛得到了許希麟的芳心,
許希麟得到了父親的認可,
兩人在1936年成婚,結為夫妻。
——
接下來要面對死亡的,
就不止是劉粹剛一人了。
在一次空襲中,許希麟親眼看見丈夫,
在空中與敵人纏鬥。
許希麟只感到呼吸困難,手指緊緊摳住欄杆,
眼睛直盯盯地跟著空中的那架飛機,
直到丈夫擊落了敵機,
她終於兩腿發軟,癱倒在陽臺上。
後來她告訴丈夫:
「你在天上和敵人拼命,
而我只能躲在防空洞裡,我做不到。「
劉粹剛也知道自己的處境,
在一次空戰中,飛行員曹芳震陣亡,
遺孀來認領遺物,要求拿走配槍,
被劉粹剛以公物為由拒絕。
這件事或許觸動了劉粹剛的心,
於是他寫信給許希麟說:
假如我要是為國犧牲、殺身成仁的話,那是盡了我的天職。您時時刻刻要用您最聰慧的腦子與理智,不要愚笨,不要因為我而犧牲一切。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旅途中,永遠記著,遇著了我這麼一個人。我的麟,我是永遠愛你的。
——
兩周之後,劉粹剛率隊北上支援戰鬥。
因天氣惡劣又沒有無線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