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1/2 頁)
12月下旬,劉伯承率起義軍2000多人,由梁山貓兒寨經達縣大樹壩、葫蘆潭到達開江。劉伯承與黃慕顏等人聯銜打電報給武漢國民政府,陳述落後、閉塞的四川尤需革命的理由,報告已&ldo;於12月東、江1兩日,肅清反動分子,舉義瀘、順,響應北伐。並為軍事統一計,推選劉伯承同志為總指揮,黃慕顏同志為副總指揮,黨國大事,義不容辭。??伯承等既為民眾利益而興師,誓當為之奮鬥到底!大義所在,矢志不渝。&rdo;2此時,楊森由於進攻武漢北伐軍遭到慘敗,轉而偽裝傾向革命,表示歡迎起義軍,並邀請劉伯承和楊闇公到萬縣指導工作。於是,劉伯承、楊闇公先後抵達萬縣,與朱德一起研究時局的變化,商討順慶善後和瀘州方面的軍務,並對楊森進行工作,利用他與劉湘的矛盾來牽制劉湘。
為了迎接新的鬥爭,應付瀘州戰局,重慶地委軍委陸續調集力量來萬縣;中共中央從漢口派往瀘州義軍中做政治工作的人員也相繼到達萬縣。其中許多人對武裝鬥爭缺乏認識,對戰爭沒有經驗,大家紛紛要求劉伯承講軍事知識,介紹作戰經驗。劉伯承便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時間,給大家講了十來個親歷的戰鬥故事。他啟發大家總結順慶起義的經驗教訓,在實踐中學習打仗,學會帶兵。
起義軍在開江縣紀律嚴明,深受群眾歡迎和稱讚。據重慶《新新日報》3月14日報導:&ldo;劉(伯承)黃(慕顏)部隊,軍風紀異常嚴肅,市場交易公平。主客兩軍及人民俱相親善。&rdo;四川《國民公報》3月15日發表題為《開江民眾大有覺悟》的報導:&ldo;開江民眾運動,以有革命軍一、二、三路駐紮該縣,近來頗形發展。民眾方面在回龍場已成立兩個農民協會,共四百餘人。
甘棠鄉已成立農民協會三個,區農民協會一個,共五百多人。普安鄉已組織兩個農民協會,共四百多人。甘棠鄉、普安鄉各組織商民協會一個,各百餘人。&rdo;
1東是指韻目代日期表中的1日,江是指3日。
2《重慶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第7頁。
第三節苦戰瀘州
在順慶起義發動的同時,瀘州起義已在緊鑼蜜鼓地進行著。
瀘州,位於四川省南部長江與沱江的匯合處,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有&ldo;鐵打的瀘州&rdo;之稱。起義爆發之前,駐在瀘州的3個混成旅都隸屬於四川省長兼邊防軍總司令賴心輝。
第四混成旅是討賊戰爭失敗後由熊克武部第二混成旅改編的,駐守長江南岸的蘭田壩。該旅許多官兵曾在劉伯承指揮下馳騁川中,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旅長袁品文曾在劉伯承屬下任連、營長,歸屬賴心輝以後處處受到排擠和歧視。下級官兵糧餉不足。上下都積滿了怨憤,在苦悶中尋找新的出路。重慶地委先後派出鄧作楷等3名共產黨員前往該旅工作。早在上年9月間,共產黨員童庸生就向袁品文轉交了劉伯承的親筆信。在信中,劉伯承述說當前時局,教育袁品文積極參加革命,聽從國民黨蓮花池省黨部的指揮。
袁品文展視著劉伯承的書信,激動不已。幾年前跟隨劉指揮官南北轉戰、所向無敵的情景又浮現眼前。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激情和急於改變自身窘境的強烈願望,在袁品文心中迸發。他兩次與童庸生秉燭長談,詳細詢問劉伯承對瀘州起義的意圖和設想,積極表示&ldo;以全部力量聽省黨部指揮。請向伯承兄轉達我的革命決心。&rdo;隨即派共產黨員鄧作楷為他的私人代表,到重慶與劉伯承密商瀘州起義的方案。劉伯承對袁品文的積極態度表示熱情歡迎,又再三囑咐做好各項準備,等待時機,聽統一號令行事。
駐守瀘州城內的是第二混成旅,旅長李章甫原是第一軍第三混成旅的團長,討賊戰爭中敵對雙方爭奪瀘州時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