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第1/1 頁)
寧夏的馬家軍兵無鬥志,紅軍在環縣一戰擊潰其第三十五師後,其餘部隊均一觸即潰,未做多少抵抗即撤向銀川一線依託城池工事堅守。為了進一步瓦解敵軍,紅軍對俘虜的馬鴻逵屬下回軍官兵進行教育後,全部放回。紅軍採取這一舉動後,寧夏軍隊連續四個月不再出戰。一方面軍在此休整,隨之南下隴東的靜寧、會寧一帶,實現了三大主力的會師,勝利結束了長徵。
紅軍西方野戰軍進軍寧夏後,連續解放了曲子、環縣、定邊、豫旺、同心、鹽池等許多城鎮和鎮原北部,於6月中旬成立了回民解放獨立師,以馬青年為師長、歐陽武為政委。在新解放的回族區域裡,紅軍還發動回民組織了遊擊隊。這些由回民組成的民族武裝配合主力紅軍,進行了保衛地方的一系列戰鬥,固原、鎮原等地還建立了有上層人士和下層群眾代表共同參加的蘇維埃政權。至此,寧夏東部縱橫200餘公里的地區也併入原來的陝甘根據地,就此出現了史冊上一個響亮的名稱‐‐&ldo;陝甘寧&rdo;。
【點評】政策正確民族團結
1936年8月,到陝北完成了採訪的美國記者斯諾騎著駿馬,在紅軍陪同下前往寧夏前線,用鏡頭記錄下回民群眾召開大會,響應共產黨的號召的場面。紅軍長徵期間在寧夏回族地區開展了成功的統戰工作,是在信奉伊斯蘭教的群眾中發展革命力量的寶貴嘗試。實踐證明,紅軍在打擊壓迫回漢人民的馬家軍閥時,只要政策正確,仍然可以團結包括地方頭人和宗教領袖在內的廣大回民,建立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和武裝。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