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1/3 頁)
“京營忻城伯趙榮不赴營操練,以致軍容不整、紀律全無,士卒喧譁、行伍錯亂。”
“鎮守山海、永平總兵官應城伯孫杰,素無將略,不恤人難,士卒嗟怨,軍政廢弛,廣寧戰危,臨陣怯戰。”
于謙的第一份奏疏上面就是兩個勳臣伯爵,一個忻城伯,一個應城伯,兩個人于謙不用他們的理由。
打完仗了,于謙向陛下解釋了自己用人的原因。
這種事必須要說清楚,為什麼寧願從牢裡撈出石亨和劉安來,也不用勳貴和某些人。
朱祁鈺詳細的看完了于謙遞過來的奏疏和證詞,有些疑惑的問道:“這就是為何讓範廣進京的理由嗎?”
範廣遼東都指揮僉事入京,出任京師左副總兵官,石亨副將。
宣府是總兵官楊洪主持大事,大同是因為朱祁鎮敕喻緊急升遷為大同總兵官的郭登主持大局。
而劉安,是之前的大同總兵官。
石亨、劉安、楊洪、郭登,都是總兵官,唯獨東北方向的總兵官孫杰,于謙在打仗的時候,提都沒提。
“臣不敢用他,怕招致災禍。”于謙無奈的說道。
歷來大抵如此,有人為了大明拼死拼活,有的人前方吃緊,後面緊吃,有的人活著,但是他們已經死了。
朱祁鎮認真的看了半天,說道:“此奏疏已經由都察院核准,確有此事,那就辦了吧。”
留著他們吃大明的糧食嗎?!
他拿起了桌上的硃筆批紅,還給了于謙。
于謙愣了愣,他只是想陳述理由,陛下居然查辦。這實在是……
這封治罪的奏疏,上面還有徐有貞的簽名,這個都察院的扛把子,可以說是于謙的政敵,徐有貞是堅定的南遷派,而且身體力行,將妻兒老小送到了南方,于謙說往東,徐有貞必然說往西。
但是在這封治罪的奏疏中,兩個被查辦的忻城伯、應城伯,卻一致同意。
能讓于謙和徐有貞這兩個政敵,握手言和,倆人合起夥來查辦,可見忻城伯、應城伯多麼不得人心。
尤其是這個忻城伯趙榮不赴營操練,可不是一次兩次,好在趙榮帶領的軍士,全都由孫鏜訓練都督軍務,否則怕是要出大事。
朱祁鈺開啟了第二封奏疏。
“石亨功擢武清侯,楊洪功擢昌平侯,劉安復廣寧伯,範廣進指揮同知…”朱祁鈺認真的看了一遍,都是因功進爵,名號都是奉天翊運,可以說是賞罰分明。
他沒有馬上批紅,而是問道:“這次參戰的所有軍士可有封賞?”
奏疏裡沒有,朱祁鈺才會發問,打仗的是軍士,受封的是軍將,他當然要問。
“按制犒賞,無功不賞。”于謙立刻說道。
他多少摸出了點當今陛下的脾性,當今陛下對普通軍士尤為關心。
甚至在十團營和軍士同吃同住了月餘,如普通軍士那般操練,對參戰之軍士,自然是多有關注,也不意外。
“無功嗎?軍士奮勇殺敵,不參戰的軍士,也是出城作戰,風餐露宿,在朕看來也是,無過亦算有功。”朱祁鈺對於謙的說法並不認同。
沒打仗是他們的防區沒被侵擾,只是執行任務不同罷了。
于謙認真思考了下說道:“臣以為…不妥。”
朱祁鈺看著依舊執拗的于謙,想了半天說道:“那就以犒賞為名吧,每人額定五兩現銀,摺合成酒肉米粱,分發給參戰軍士,這總可以了吧。”
于謙是兵部尚書,對於領兵打仗這件事,比朱祁鈺在行,朱祁鈺並沒有用自己的業餘挑戰人家專業的想法。
只是覺得軍士辛苦,皇帝不差餓兵,多少也該意思意思。
于謙一聽是犒賞,也沒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