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第1/2 頁)
韓勇義被判四個月徒刑,受盡折磨,疾病纏身,於1949年2月去世。
逃去的目的地是賓縣3區,那裡是3軍經常活動的地方。韓勇義賣了自己的兩個戒指和兩件大衣,得錢60元,充作經費。董憲勛找人做了一頂小轎,用來抬趙一曼。時間定在6月28日,這是個星期天,醫院人少,便於行動。
晚上9點來鍾,董憲勛僱一白俄司機,先用汽車將小轎送到南崗文廟後邊,再去醫院將趙一曼抬上汽車,重返文廟。下車上轎,由他和事先約好的他的叔叔董廣政抬著,由阿城方向逃出哈爾濱。韓勇義提著藥箱,一路隨行。到了鄉間,又僱輛馬車。
敵人是29日7點左右,另一個偽警察來接班時,發現趙一曼逃走的。憲兵、警察、特務立即出動,很快找到白俄司機這個線索,並判斷出追趕方向。因為趙一曼必須藉助於車輛才能行動,而當時哈爾濱街上的汽車屈指可數。
30日晨5時左右,在距遊擊區不到10公里的阿城縣金家窩棚,被敵人追上了。
這是個悲壯而平靜的結局。朝陽剛從東方的地平線露出頭來,山野大地蔥蘢翠綠,草葉上的露珠突然不安起來,急驟的馬蹄聲由遠而近。趙一曼習慣地伸手去腰間摸槍,空了,那張清秀、蒼白的臉上就現出一笑‐‐那是沉靜的一笑,也是輕蔑的一笑。
董憲勛和韓勇義是難免恐懼、慌亂的,可看到趙一曼那神情,就沉靜、坦然了許多。況且打從把自己的命運與趙一曼聯絡在一起的那一刻起,對這一刻就是有所準備的。
&ldo;牢獄和斷頭臺來就來你的&rdo;
敵人終於絕望了。
8月1日,敵人把趙一曼押回珠河。敵人要用她的鮮血,恐嚇紅地盤的人民。
在火車上,趙一曼向敵人要了紙筆,給七歲的兒子寫了封遺書:
寧兒:
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
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
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遠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
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親趙一曼於車中
162個字,7個&ldo;母親&rdo;,還有那&ldo;寧兒&rdo;、&ldo;孩子&rdo;後面柔腸寸斷的&ldo;啊&rdo;。
無論是什麼人使這封遺書得以儲存下來,我們這些後人都看到了一個比較豐滿的有血有肉的趙一曼‐‐你就是把她塑造成神,那也是深深地植根於人們心田的神。
而那篇肯定是登在日偽報紙上的報導,無論那&ldo;紅槍白馬&rdo;有沒有,有多少令人遐想、富於傳奇的故事,趙一曼一生的華彩篇章都不在這上頭。比之本書已經寫到的和行將寫到的一些英烈,她既沒有那樣驕人的殺敵戰績,也沒有開創一方根據地的經歷。被俘後所受的酷刑,也比不上一些人那樣慘烈,包括像她一樣的女性。論職務,也只是個中級幹部。她成為英雄,一個不比任何人遜色的英雄,在於孑然一身的傷殘的弱女子,面對那個好像能夠吞噬一切的強大機器的那種不可征服的強悍,甚至差點兒用一次成功的逃亡羞辱了不可一世的敵人。這樣,這個來自川南的文弱女子趙一曼‐‐這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就成了一種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徵。
8月2日,敵人把趙一曼綁在一輛大車上,遊街示眾,押赴刑場。
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