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第1/2 頁)
只有一個人未被懷疑
夏雲傑第一次負傷,是1934年6月攻打太平川西大崗&ldo;連環窯&rdo;(農村相鄰的大院套,各家聯防,時稱&ldo;連環窯&rdo;),傷在頭部。第二次是同年末,傷在哪兒沒有記載,很重,在密營治療5個月才好。他參加革命前抽過大煙,這次重傷後用大煙止痛,上癮了。
如今聽說誰吸毒,這個人基本就不是個好東西,廢了。當年不然。一是後面將要寫到的,那時種大煙的非常多,很容易弄到,煙土還像貨幣一樣在市面上流通,錢毛(指貨幣貶值‐‐編者注)時甚至只認煙土不認錢;二是窮人有病沒錢治,吃點大煙頂一頂,在鄉下是太平常的事了。前面說過與山林隊統戰、聯合,判斷其好壞的標準之一,就是抽大煙的有多少。那種職業,山林生活,冬寒夏潮,有幾多不落下這病那病的?立竿見影的&ldo;靈丹妙藥&rdo;,也只有大煙了。
筆者採訪到的抗聯老人,少有沒有負過傷的,也就少有沒吃(吸)過大煙的。負傷了,黃豆粒大小吃一塊,就能止痛,就能跟著隊伍跑回來。但是有規定,只能吃3次,之後再痛也只能忍著,再吃就上癮了。
夏雲傑的問題的嚴重性,不光是上癮了,而且還在於他是湯原遊擊總隊的政委。黨代表吞雲吐霧抽大煙,什麼形象,什麼影響,還怎麼帶隊伍呀?
大家看著著急,一些人就勸他戒菸。這個有著堅強意志的人,菸癮上來,哈欠連天,鼻涕眼淚齊流,實在挺不住時,就滿山遍野地狂奔。
據1937年7月10日巴黎《救國時報》記載,是&ldo;自行倒懸樑上,以抗菸癮,卒將鴉片戒除&rdo;。
湯原遊擊隊成立時,40多人只有幾個漢族。這時的遊擊總隊,除了夏雲傑、戴鴻賓和張傳福,中隊以上幹部也幾乎都是朝鮮(族)人,這就存在語言交流障礙。一些人當面提出意見,背地裡也不能不議論,當然也談些別的。有人不會說漢話,有的會說也是結結巴巴的,自然就說朝鮮話。夏雲傑就覺得這些人在搞小動作,反對他。
就在這時,有個叫趙東國的隊員,被派到地方執行任務時被捕了。這樣的人歸隊後都要受審查的。他先說是自己跑回來的,後來被刑訊逼供,又說是敵人放回來的。放回來讓你幹什麼?你都跟誰聯絡了?他們是不是&ldo;民生團&rdo;?結果就把朝鮮(族)官兵全咬出來了。
先是參謀長張仁秋被槍斃,接著是兩個中隊長柳東鎮、崔去默,小隊長樸東善和隊員金浩景等人。張仁秋就是前面 第2章 中,和崔石泉一起到梧桐河辦模範學校的那個教員,黃埔軍校畢業,參加過廣州起義,外號&ldo;張大個子&rdo;。只有十八歲的劉恩淑,就因為是張仁秋的妻子,未經任何審訊就槍斃了。隊員李東善有記日記的習慣,日記成了&ldo;向日本人提供情報&rdo;的證據,自然也被處死了。
其餘的朝鮮(族)官兵,都被關在房子裡,一個一個地被提審,許多人被拷打逼供。只有一個人未被懷疑,因為他給夏雲傑當翻譯。
1937年7月17日,《趙尚志、張壽籛給祥兄的信》中說:
政治委員夏雲傑同志,自己以一身領導隊伍及湯原地方黨正腐化驕縱吸大煙等經濟自私濫用和帳目不清楚,行動是十足的官僚官閥。取消黨和政治工作,民生團雖被肅清,但在政治上已經被民生團抓著了中心群眾及部分幹部,已經存在根深蒂固的影響,有些幹部認為不殺老夏,革命不能幹的形勢。如戴鴻賓、陳少賓、裴耕田、徐文斌、張興德等……不能以黨的應有的鬥爭去解決一切。
六十五年後,在北京李在德老人的家裡,老人對筆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