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第1/2 頁)
武毅軍歷盡千難萬險,終於到達牙山,與葉志超所部匯合,馮國璋也隨軍到達牙山,此時,牙山駐軍只有兩千人,而rì軍在朝鮮的駐軍已經達到了八千人,雙方力量對比懸殊。
李鴻章也意識到問題嚴重,但仍然寄希望於列強幹預,和平解決朝鮮問題,李鴻章這種首鼠兩端的心態,使得他既不敢大舉向朝鮮增兵,又不甘心牙山守軍過於薄弱。
於是,李鴻章命令駐紮在天津衛的一千清軍,抽掉一批天津武備學堂的學員,由天津武備學堂jg衛營守備葉燾率領,乘船經海路增援牙山,希望這支精悍的增援部隊與葉志超、聶士成所部匯合後,能夠縮小與rì軍的力量對比。
這支增援部隊的主幹就是天津武備學堂的jg衛營,營官就是守備葉燾,葉志超的兒子。周憲章的同學餘光忻、李國革、辛得林等也隨軍來到了牙山。
牙山清軍增加到了三千人,配備有加特林機關炮和克虜伯野炮等重武器,具備了一定的戰鬥力。
然而,朝鮮京城卻陷入了rì軍的重圍之中,大炮架設在京城西門外的元津山上,炮口對準王宮,逼迫朝鮮朝廷宣佈dú lì,也就是與大清國斷絕宗屬關係。
以國王高宗李熙為首的朝鮮朝廷迫於rì軍的壓力,頻頻向大清國告急,向běi 精、鴨綠江邊的九連城、牙山三個方面派出求救特使,要求清軍迅速增援京城。
清廷始終舉棋不定,派往běi 精的特使杳無音信。九連城的統帥四川提督宋慶,以護送周憲章為名,總算是派出了三個營的步兵,由張勳統領,越過了鴨綠江,這支部隊在朝鮮北方的大山中行進緩慢,遠水解不了近渴。
現在,牙山方面成了朝鮮唯一的希望。
然而,牙山統帥將葉志超拒絕了朝鮮的求救。
葉志超的理由是:牙山守軍只有三千人,只能自保,無力救援京城。
對此,馮國璋堅決反對。馮國璋認為,清軍是應朝鮮朝廷的邀請,幫助朝鮮抵抗rì軍,守牙山而不增援京城,是捨本求末!如果rì軍突然發動戰爭,很快就能佔領京城,控制朝鮮朝廷,朝鮮必然被迫宣佈dú lì,到了那個時候,清軍反倒成了侵略者,完全失去了在牙山駐軍的合法xìng,到了那個時候,原本是中朝聯合抗擊rì軍,結果變成了rì朝兩軍聯合驅逐清軍!大清國在朝鮮大勢已去,別說是京城,一個小小的牙山也守不住!
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破釜沉舟,率三千精銳直奔京城,與朝鮮軍隊聯合,堅守京城,等待援軍。
儘管,rì軍在京城的兵力佔據絕對優勢,但朝鮮軍民普遍仇rì,必能與清軍同仇敵愾,加上京城城池堅固,易守難攻,守上半個月應該沒有問題。到那時候,清軍主力部隊就可趕到京城,與守軍裡應外合,聚殲rì軍。
此役清軍必會付出慘重代價,三千清軍大部分將戰死。但是,從大局上看,是完全值得的。
聶士成完全同意馮國璋的建議,力請葉志超放棄牙山,移軍京城。
但是,葉志超死活不同意,理由只有一個‐‐沒有朝廷的旨意。
其實,葉志超是貪生怕死!
在牙山,葉志超是主將,聶士成是副將,而且,三千人馬中,兩千人是葉志超的部下,聶士成的武毅軍只有一千人。葉志超拒絕發兵,聶士成毫無辦法。
不久,李鴻章也發來電報,指令葉志超向京城進軍‐‐俄國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