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P-047微生物誘變劑、SXP-048被詛咒的SCP號碼(第2/4 頁)
< 隱藏詳情
致病性:最初引起口腔和食道炎症。導致口腔開放性潰瘍,使S-047-c進入血液迴圈感染其它部位。死因通常是感染性內心膜炎。
傳播:飛沫傳播。能透過孢子來無限期保持活性。
致命性:約35%死亡率。若不致命則可能成為反覆發作的慢性疾病。
處理:有任何口腔感染跡象的物件應被隔離。死亡的受害者應被火化。
梭狀芽孢桿菌047-A(c-047-A)是一種由Sxp-047誘變的艱難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 隱藏詳情
致病性:未知。c-047-A由組織培養法得到,從未被暴露給人類。沒有現存於基金會控制下的樣品。
傳播:未知。可能和艱難梭狀芽孢桿菌一樣透過糞便汙染傳播。由於其更小、更堅固的孢子,可能也和腸胃氣體混合成氣溶膠。攝入c-047-A氣溶膠的效應無法預測。
致命性:未知。推測有破壞胃腸道上皮的極高風險,導致發炎、敗血症、中毒性巨結腸症。
處理:在進一步研究完成之前,受害者應被隔離並置於全天候醫療觀察之下以發展該有關菌株的機能診斷。死亡的受害者不應在完成足夠的病原學研究前被火化。
回收記錄047:Sxp-047於██\/██\/199█由一支基金會生物災害恢復小隊在對一次完全破壞狀況的響應中從Site-██安全實驗室回收。測試日誌表明研究團隊當時正試圖將[資料刪除]收容在一個██級抗Sxp壓縮儲氣罐中,導致[已編輯]與[已編輯]混合。對此的全面分子生物學分析可在[已編輯]找到。Sxp-047結構被破壞時氣體的首次釋放引發了一次種類不計其數的Sxp-047-1的“過量繁殖”,在█小時內殺死了實驗室內的所有員工。被沾染的Site-██員工遵從了標準基金會隔離\/收容方案,感染被成功控制。
Footnotes
1. 譯註:這種細菌之所以出名是由於其中一種名為“鼠疫耶爾森氏菌”的成員,它能導致黑死病。
2. 譯註:革蘭氏染色:用來鑑別細菌的一種方法,由丹麥醫生漢斯·克里斯蒂安·革蘭於1884年發明。革蘭氏染色的物件是細菌的細胞壁。不同的細菌在該染色法的作用下反應不同,可分為兩類: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染色後呈藍紫色;革蘭氏陰性菌,染色後呈紅色。這是辨別細菌種類的重要方法,對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很有幫助。
3. 譯註:質粒:附加到細胞中的非細胞的染色體或核區dNA原有的能夠自主複製的較小的dNA分子。它存在於許多細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乃至於植物的線粒體等細胞器中。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細菌的“遺傳物質”。
事件報告耶爾森氏菌047-01(2010)
Scp-047 ? 事件報告耶爾森氏菌047-01(2010)
涉及Scp:Sxp-047
描述:在30\/01\/2010約0300時,裝有Sxp-047誘變的細菌樣品的儲物櫃047c(Site-██實驗室047b)在該區域的安保措施同時完全[資料刪除]後被破壞。共計十二(12)份樣品中的三(3)份被盜。[資料刪除]從最初的收容突破起,被盜細菌品種之一,丙酸桿菌047-A,被記錄到在全球範圍內面積和人口密度越來越大的區域中爆發。下文是關於被盜材料、蔓延及收容情況的更多資訊。
損失物品:丙酸桿菌047-A(p-047-A)、鏈球菌047-c(S-047-c)和梭狀芽孢桿菌047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