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從湖北蘄春走出來的中科院院士、著名生物影像學家駱清銘(第1/6 頁)
院士出生地
駱清銘,1966年1月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
有關蘄春地名的由來,據晉代劉伯莊《地名記》記載:“蘄春以水隈多蘄菜(水芹菜)”,因之得名。
蘄春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以北,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是著名“教授縣”,以人才輩出著稱
蘄春歷史悠久,建縣於公元前201年,距今有2200多年的歷史,歷為州、路、府所在地,以州領縣長達1080餘年。
明朝在蘄州設荊王府,歷十代,傳198年,被稱為“上等州”。
蘄春有崇文重教的傳統,自古人傑地靈、英才代興,明代偉大醫藥學家李時珍就出生於蘄州。
如今,李時珍紀念館仍矗立於蘄州鎮城區東南風景秀麗的雨湖之濱,依託李時珍墓建於1980年。
李時珍(約1518年-1593年),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廣黃州府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
李時珍一生致力於中醫藥學研究和探索,特別是在《本草綱目》這部巨著的編纂上,他的貢獻可謂是功不可沒。
《本草綱目》這本書,堪稱中醫藥學的經典之作,它詳盡地記載了當時已知的各種藥物,包括它們的來源、藥性、功效以及用法。
更難能可貴的是,李時珍在編寫這部書的過程中,還親自去各地採集藥材,驗證藥力,力求做到準確無誤。
除了醫學和藥物學,李時珍還對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等多個領域都有所涉獵,他的學識真是淵博得讓人驚歎。
出生地解碼
駱清銘院士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崇文重教的傳統,無疑對他的成長和學術成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蘄春縣的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底蘊,為駱清銘提供了一個充滿學術氛圍的成長環境。
自古以來,蘄春縣就是人才輩出之地,明代偉大醫藥學家李時珍便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這種文化氛圍,使駱清銘從小就接觸到豐富的學術資源,培養了他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
蘄春縣的崇文重教傳統,對駱清銘的教育觀念和學術態度,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這種傳統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和對個人成長的促進作用,使駱清銘從小就重視學習,注重培養自己的學術素養。
這種態度使他在後來的學術研究中能夠保持嚴謹、認真的態度,不斷追求學術上的突破和創新。
蘄春縣地處長江中游,交通便利,這為駱清銘提供了更廣闊的學術視野和交流機會。
他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學術資源和前沿思想,與各地的學者進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這種交流和合作,不僅拓寬了他的學術視野,也促進了他的學術成長和進步。
由此可見,駱清銘院士的出生地蘄春縣,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這一地區的文化底蘊、教育傳統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共同作用,為他的學術成長和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院士求學之路
1982年,駱清銘考入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技術物理系本科,1986年畢業並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大學畢業當年,駱清銘考入在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子工程系繼續深造,先後獲得光學專業理學碩士和物理電子學與光電子學專業工學博士學位。
1993年以後,駱清銘在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子工程系工作,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
1995年,駱清銘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做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