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從河南林縣走出來的中科院院士、著名細胞生物學家宋保亮(第1/5 頁)
院士出生地
宋保亮,1975年1月出生於河南安陽林縣,1994年撤銷林縣設立林州市。
林州現為河南省轄縣級市,由安陽市代管,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安陽市西部、太行山東麓,晉、冀、豫三省交界處。
林州東臨安陽縣、鶴壁市淇縣;南同輝縣市、衛輝市相連;西靠太行山脈,與壺關縣、平順縣接壤;北與涉縣隔漳河相望。
林州總面積2046平方千米。2022年,林州市常住人口93.19萬人。
林州歷史悠久,古名隆慮,出自戰國韓國“臨慮邑”。
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州為縣,改名林縣,屬河南布政司彰德府,1994年撤銷林縣設立林州市。
林州是人工天河-紅旗渠的故鄉。1960年2月到1969年7月,先後有30多萬人次的林縣兒女,他們自帶工具,自備口糧,風餐露宿,在太行山中苦幹9年多,削平1250座山頭,鑿通211個隧洞,架設152座渡槽,建成全長1500千米的紅旗渠,結束了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歷史。
林縣人民就是這樣,透過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靠著“一錘、一釺、一雙手”,創造出太行山上的人間奇蹟,培育了偉大的紅旗渠精神。
出生地解碼
宋保亮院士出生於河南安陽林縣(現林州市),這一出生地,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林州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東麓,地理環境的獨特性為宋保亮提供了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
這種環境激發了他對自然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為日後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林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這樣的成長環境,有助於宋保亮培養起深厚的文化素養和人文情懷,這對於一個科學家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素養和人文情懷可以讓他在研究過程中更加註重人文關懷,將科學與社會、人類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
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對宋保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種精神品質,在宋保亮日後的學術研究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他在面對科研難題時,展現出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這也是他能夠成為院士的重要因素之一。
林州作為河南省轄縣級市,教育資源相對有限。然而,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宋保亮透過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取得了卓越的學術成就。
這種逆境中的奮鬥精神也是他成為院士的重要動力來源。
由此可見,宋保亮院士的出生地林州,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多方面的積極影響,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塑造了他成為一名傑出的科學家的品質和能力。
院士求學之路
1993年,宋保亮考入南京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本科,1997年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997年,宋保亮考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碩博連讀,2002年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2002年,宋保亮赴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從事博士後科研工作。
求學之路解碼
宋保亮院士的求學之路,對其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在南京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本科階段的學習,為他打下了堅實的生物學基礎。
這段經歷,不僅讓他深入瞭解了生物科學與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還培養了他對科學研究的濃厚興趣和嚴謹態度。
他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碩博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