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 劉一菲打電話幹嘛?(第1/2 頁)
接下來的數日宋魯一直在盼著這兩個人來找他,可惜對方沒有來,這令他有點失望,或許自己的想法不切實際?
又或者還是需要培養幾個心腹?
這到底宋魯心裡打啥主意了?不知道,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失望的宋魯繼續扎進了拍戲當中,要說起拍戲啊,其實《那些年》的拍攝難度在哪?
兩個難度,一是塑造好女主,二是把握好風格,三是演員們要把青春氣息表演到位了。
做好這三點,基本上沒啥毛病了。
為什麼塑造好女主排第一?很簡單,這個故事看的是什麼?看的就是遺憾的初戀所代表著失去的青春,而這個遺憾的初戀就需要一個符合大家心中接近完美的女主來表達。
如果沒了這個核心訴求點,那這部電影會垮掉一半。
很多的導演或者創作者總是搞不明白為什麼別人拍青春片,我也拍青春片,為啥別人的青春片就能爆,我的就不行?
什麼元素都有啊,什麼失戀、墮胎、背叛、青春的小美好……
是啊,為啥別人的就火了,你的就不火呢?這是為啥呢?那是因為人家除了ip加成之外,優秀的導演他能抓住影片的核心賣點,然後再把輔助點做好。
而你卻總是把核心賣點給忽視,使勁的做輔助點。
就比如有人說,《那些年》找個圓臉的、鄰家女孩式的演沈佳宜就成了,不用那麼選來選去,主要是把青春的小美好拍好。
看看,這就是本末倒置了,也是許多的撲街導演的致命問題。
核心賣點、核心賣點、核心賣點,它是每一部影片的大賣的基礎,有時候你把核心賣點做足了,你哪怕其它方面的質量做差一點觀眾也能接受。
比如《瘋狂的石頭》人家就把環形敘事結構與黑色幽默玩到極致就行,那這個片子的那不清晰的影像質量,以及髒髒的畫面,還有個個形象醜陋的角色有影響到這部電影的核心賣點了嗎?
沒有,雖然有吐槽,但依然讓觀眾喜歡並買單。
同樣的是青春片,為啥你的就不行?因為你沒抓住核心賣點。
《那些年》的核心賣點是啥?柯景騰失去的青春,柯景騰的青春是什麼?是他的愛情沈佳宜。
抓住這個核心,然後再配以清新優美的影像風格,加上配角們輔上的優秀表演及有意思的情節。
這就成了。
這也是為什麼宋魯要在片場每天調教劉一菲的原因,因為他得確保劉一菲的表演是能讓大部分的觀眾認可的那種初戀女生的味道。
像什麼其他的配角,他都不怎麼花太多的時間去指導表演的,只要大差不差就行了。
什麼叫大差不差?就是演員掌握了角色的特點,同時具體了角色形象、臺詞表達的邏輯,這就叫大差不差。
就是演個高中生,你像個高中生,有高中生形象、思維與行為,然後照著情節演,照著臺詞表演。
但得有個內在邏輯在裡面,那就是幾個男生都喜歡沈佳宜,表面大家是死黨,但內裡卻是有競爭關係的,所以大家都在使出渾身解數來博得沈佳宜的好感。
包括楊迷也是,別看她一直是沈佳宜的綠葉,但實際上她也是在跟沈佳宜競爭的。這也就是為何她能一鳴驚人,反而成了著名的漫畫作家。
有了內在聯絡,再加上外在形象,每個角色再把握好自己的獨有特點。
其本上配角的戲也就能演出宋魯想要的東西了,這些都是宋魯在平時告訴幾個配角的話。
現在的陳赫、賈乃亮、黃軒、楊迷都還只是20歲左右的學生,所以對他們而言這沒有多大的壓力,只是對魏翔有點挑戰。
但魏翔這人吧,部隊出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