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楊迷叉腰夜攔宋魯(第2/3 頁)
愣了下,發現自己年紀比他們大上十來歲卻有點小家子氣……這不好。
“對,以他這種態度與認真以後會混出來,我看好他。”黃小明立馬轉變了態度。
楊迷左右看了一眼,沒作聲,但眼珠子在劃拉來劃拉去,不知道在想什麼。
終於把甄志丙與趙志敬的打戲拍完,拉下來就是拍楊過與小龍女半祼身練玉女心經的戲,然後被趙志敬他們撞破,最後楊過與趙志敬打了起來。
其實練功的幾個鏡頭倒還好拍,沒啥難的,但就是黃小明這演技,真是一言難盡啊。
反正宋魯在一旁看得是……胃裡直泛酸水,像孕婦有妊娠反應一般,幸好沒吐出來,要不然這矛盾鬧大了。
楊過是啥人?雖然我行我素,狂到沒邊,但並不代表他是個瘋子,得了癲狂症啊。
這部劇裡無論是小楊過也好,還是黃不明演的成年楊過,感覺像個得了癲狂症的楊過,很浮誇,沒抓到人物角色的內在。
演任何的角色,先不要說你要演出這個人的個性,你得先做到這個人物的時代與行業共性。
什麼是共性與個性?
共性是有兩種結合,一種是時代的共性,一種是行業或職業的共性。時代的共性,那就是如古代的人物行為舉止是什麼樣的,民國時的人物行為舉止又是什麼樣的,建國初期、八九十年代等都會不一樣。
行業共性,就比如你是一個農民,農民的共性就是肩能挑,手能扛,幹起苦力活、農活很熟練。比如你是一個道士,舉手抽足之間你得像一個道士的行為,比如你是一個跑江湖的,那察顏觀色、吹牛打屁,擅長與陌生人打交道也是你的特長等等,這些就是行業共性。
如楊過,他與劇中的其他人物一樣,都是宋末人物,那就是古人,這個時代的人物共性是什麼?受到過封建禮制束縛的,他楊過再怎麼無拘無束,基本的封建禮儀還是懂的。
一句不水文字的話表達就是:楊過得先是宋朝時的古人,再是不受約束,打破封建禮制的‘狂人’。
雖然,楊過是一個無視世俗的禮儀規範,我行我素,敢愛敢恨的‘西狂’。
但古人是共性,後面‘西狂’是個性。
他這裡面的無視世俗禮儀規範指的是愛上了自己的師父,而不是完全沒了古人的禮儀規範。
先有共性再有個性,這樣的演出來的人物角色才立得住。
而黃小明卻把這個個性給放大了,反而古人的這種共性沒有了。這才導致後來的金庸批評他‘太浮誇,太現代,在古墓裡的戲處處在勾引小龍女’。
以前宋魯對這個認識不深,因為上世的06年《神鵰俠侶》播放的那會,他幾乎沒看,打遊戲呢,誰還去追劇。
只是這些天在現場看了黃小明的表演,他真心明白了。真的黃小明把楊過演得過了,至少他在演與小龍女相處,動不動就是臉都快貼到對方的臉上去了,然後又是動不動肌膚相親。
這在古代,絕對是不可能的,哪怕楊過再打破封建禮制也不可能。一是男女有別,二是師徒有別。
這就像一個再打破禮制的東亞人,能像歐美人一樣的行為舉止嗎?能像歐美人一樣動不動在海灘上來個全光的陽光浴嗎?能動不動就與陌生人擁抱親臉嗎?
表演這東西啊是有基本的邏輯的,得遵守共性尋找個性,抓住人物的特點,這樣才能演得通,觀眾才會有代入感。
宋魯覺得導演對黃小明與小龍女的表演特別的寬容,基本上沒怎麼ng,所以宋魯不知道是黃小明自己要這麼演呢,還是導演要求這麼演的,這問題會是一個秘密吧。
後面沒有宋魯打鬥的戲,只有幾句臺詞而已,所以沒了他拖後腿,今晚的戲拍到凌晨一點半的時候就拍完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