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 科技版圖中最重要一塊拼圖完成(第1/4 頁)
宋魯本來只打算在國內待上幾個天的,檢查一下置景與道具製作的進度,然後處理一下公司的事務,就可以叫上劉一菲一起飛北美了。
結果在他回來的第三天,未來投資的路凡給他打電話時彙報了一個情況。
路凡找到了一個民營航天的專案,在航天大學找到了一個位博士,且也是航天領域的專家,他願意帶著成立一個航天發射研發團隊。
路凡這些天甚至已經疏通了所有的關節,可以先成立一家航天研究公司,等法律透過了民營公司可經營航天發射後再變更經營專案。
可能外界不瞭解,其實宋魯是真的在組建民營航天公司。
“那個你把他們團隊的資料發給我,安排一下,看這兩天找個時間我見一見他們。”這是宋魯給路凡的指示。
“好的,宋總,我就發資料給你。”
宋魯還在懷柔看攝影棚呢,他在手機看到了郵件後,開啟看了看。
領頭的科研人員名叫劉百奇,確實是航空航天大學的博士,也是運載火箭方面的專家。他擬定的團隊成員中有在讀的博士,也有工作多年的老航天人,總體團隊年齡不大,平均年齡沒超過35歲。
雖然馬斯克的spacex在2012年的10月已經成功了發射了龍飛船,他們的獵鷹系列也不斷爆出好訊息。但是,現在宋魯去追趕還有機會。
畢竟火箭只是過渡產品,真正的成熟產品是太空梭,在過渡產品上別人領先個十來年並不可怕,只要在終級產品上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就行。
而且未來將是中國航天飛速發展的十年,民營航天說不定能分到一杯羹,如果先於spacex公司搞星鏈計劃,那豈不是更完美?
畢竟有華為在,他們搞通訊一流的,他們在發力5g,肯定也在研究衛星通訊的。
再長遠一點,人類要想突破發展瓶頸,新能源必將是重中之重,所以外太空的能源很重要,哪怕是太空太陽能計劃也不是不可行的。
】
這些都將依託於航天運輸與發射,所以說這個是大有可為的科技方向。
電動汽車、手機、晶片只是接下來的二十年內的能變現高科技,而航天領域是二十年後能變現的高科技,比拼的就是誰先起跑。
誰先起跑誰的技術積累就更多,發展就越勐烈。
這就像比亞迪一樣,誰會想到他會成為未來全球頂尖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畢竟2013年的他連國內都擠到前十都搖搖欲墜。
但是比亞迪透過十幾年的電池與汽車製造技術積累,不斷的研發,然後在2020年後徹底的爆發。
這就是技術積累的重要性,也是誰先起跑的重要性。
因此,現在宋魯發力追趕spacex是有必要的。
9月26日,宋魯在京城的公司的接待了路凡帶過來的以劉百奇為代表的科研團隊。
“宋總,你好,很高興見到你。”
“你好,你好,坐,坐,坐,不要客氣。”
一幫人一番寒暄後紛紛落座,宋魯也就跟他們拉起了話頭。
當然,是劉百奇先拉起來的。
“宋總,真想不到,你真會對航天領域投資,實在是太難得了。”
“我就是覺得我們的科學技術不能落後於人,必須要奮起直追,我們的科學技術落後西方上百年我們就吃了大虧。只是,航天領域我不懂,苦於無處下手,只能出點錢了,所以未來希望你們能把這一塊追上來。”宋魯知道自己的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
“宋總說的對,我們的科學技術落後導致了發展滯後。航天技術是未來產業,宋總能出錢投資這一塊也是真正有理想的企業家了。”
“理想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