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1/5 頁)
離題了,其實這裡要說的是,哪些無法獲得一般的智力的人的那些“概念”,同樣建築在經驗之上,透過感官而獲得,除非你認定基礎是徹底地排除真實的一的存在的,並在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層面,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如此!請問你憑什麼做此斷定?這麼斷定不可以嗎?當然可以,不過這麼斷定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東西,好像並不能由此否定其他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東西啊……
接著狄德羅由此把上面那個結論展開:
不管人們用什麼崇高的字眼來稱呼這些關於秩序、比例、關係、和諧的抽象概念-人命願意的話,也可稱之為永恆的、本源的、至高無上的、美的基本法則,這些概念總是透過我們的感官進入我們的悟性,正如那些最卑微的概念一樣並且它們只是我們頭腦中的抽象物而已。
我的評論:
流出就是流出,你把它認為是必然的,而它不是,自必不得然也……
不過這樣,並無法否定掉那流出的源泉,正如那流出的源泉並沒有否定掉你的存在一樣……
即使把那流出的源泉看成一個可能也是如此!
一切都有可能,沒有人認為的必然……
這樣全部就自恰了……
如果用現實的有用與否作為衡量的尺度,那麼就很有可能變成了力量上面的對比,這樣哲學就變成了力量的哲學、有用的哲學、等等……諸如此類的哲學,來印證那諸如此類的一……
當然我並沒有反對那些哲學,我不贊成的是把某一個哲學當成必然,當然在肯定中發展,否定其他的可能可能也是其中的一個可能,不過始終地自認必然呢?作為一種個人偏好,也可以理解……不過,以個人偏好去否定其他的可能就不可取了……當然,同時我要承認,我認為的一切都有可能可能也是一個個人偏好……
2009年9月3日星期四
P21
引用:
它們來源於我們的需要以及我們機能的運用,因此,即使地區上有某一個民族,在它的語言中沒有這些概念的名稱,這些概念並不因此就不存在於人們的頭腦中,只是範圍有廣有狹,程度有深有淺,所依據的經驗和應用的物件有多有少,而這正是民族與民族之間,同一民族的個人與個人之間可能具有的全部差異。
我的評論:
可以看出狄德羅也是知道基礎的,哪怕他的用法和我的不同,這樣就構成了不同的流出……這並不影響我對這段的引用……
人的基礎,現道的基礎,人正是現道的基礎的一部分,當然可以試圖改變自己的基礎,來改變現道的基礎,從而改變現道!流變化了,基礎可能就變化了,影響更大的流……更大的基礎……可能……無止無盡……
這段引用其實因該放在其他地方,而不因該相對孤立地放在這裡,不過正好看到了麼,作為相當不錯的例子,為了避免遺忘,先記錄下來再說,可能對我之前的一些文章有所例證和演繹吧……
2009年9月3日星期四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自己思維流和蘇格拉底的無知
自己思維流和蘇格拉底的無知
sunline
用自己思維流,表示自己的感覺,可能不能讓人接受……
並非直接用自己的有知告之他人,蘇格拉底認為自己是兒童,以無知而尋求有知,讓人自己使自己的有知昭著,從中發現矛盾,這也是一種構建,而且是多向的構建,同樣是思維流……
很多人認為蘇格拉底沒有解決問題,其實他解決了一個相當大的問題,我們怕被自己的矛攻破自己的盾,很矛盾,害怕,不坦蕩,不敢直接面對,而不願意承認罷了……當然我自己說的,我自己也沒有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