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和經紀人的初見(第2/3 頁)
,各種個人工作室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這兩年比較流行的玩法是——藝人合約期滿成立個人成立工作室,然後公司溢價收購相關公司,簽訂對賭協議,這樣算是雙贏,意思是公司贏兩次。
這年頭,娛樂公司也被資本侵蝕的很嚴重,說實話,對於藝人的助力早就沒有過去那麼明顯了,所以根本沒必要迷戀大公司。
和楊思維簽約,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順利的打入京圈,因為楊思維師從內地第一經紀人王金花,屬於根正苗紅的京圈一脈,這是一個不錯的契機。
而且船小好掉頭,籤個小公司,到時候萬一合作出了什麼差池,也可以一拍兩散;如果簽了大公司,到時候想脫身都很難……
……
袁華開門見山:“這樣,其他的咱們先放一放,最近有沒有什麼電影專案找我?”
楊思維從包裡翻出一疊資料夾遞過來說:
“那可太多了,甚至還有人直接報價3000萬,想要拿下你的第一部電影邀約。”
不要以為3000萬聽起來感覺好像不高,其實網傳鹿和吳等人片酬上億,其實那指的是電視劇的片酬,早期他們電影的片酬也就差不多二三千萬。
當然,這是特指14~16年這兩年,後來隨著國內影視產業的進一步繁榮,薪酬自然年年水漲船高。
別以為後來爽公主16億天價片酬,就想當然以為14年流量藝人也能拿這麼高的報價,畢竟有個詞叫做——此一時彼一時。
眾所周知,電視劇片酬的泡沫程度,是遠高於電影產業的。
很少聽說國產電影有天價片酬,對於明星來說,電影是刷逼格拿代言的,電視劇以及綜藝才是直接賺真金白銀。
其實想想也就明白,因為很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一般來說一部電影的票房,至少要超過製作成本三倍,片方才能勉強盈利。
比方說,如果說片方給小鮮肉1億片酬,那這個片子的成本得多少?
總局曾下發過《意見》,要求片酬不得超過製作成本的40。
一般來說,主演的片酬應該不會超過總片酬的70。
但咱們就極端一點,假設這40全給了該小鮮肉男主角,然後透過1億片酬反推製作成本大約為25億。
那也就是說,這個片子至少得有75億票房,製片方才能勉強收回成本。
但是你仔細比較鹿和吳等人的電影票房,粉絲貢獻可能撐死也就2億左右,幾乎不大可能超過3億,那片酬過億這個電影不是鐵賠嗎?
所以說在當下,袁華的電影報價1000萬左右算正常。
如果考慮到第一部個人電影的噱頭,粉絲或許會比較看重這個,適當再上調一點,1500萬也勉強說得過去。
但是直接報3000萬,那個就純粹屬於溢價了!
師出無常,必有妖孽。
像這種溢價邀約,袁華是絕對不會多看一眼的,雖然他是很缺錢,但是他也明白“細水長流”的道理。
特別是流量藝人,必須要重視自己每一部作品的質量,尤其是票房和收視率。
哪怕評分低一點都不要緊,最多也就是被人家罵一罵,反正流量藝人本身就招黑,也沒必要太在乎這個。
但是要是票房差了,那以後正經電影專案可就不會再找他了!
你看《伏妖篇》票房不及預期,是不是吳一凡就從此搖身一變成綜藝咖了?
鹿含搞砸了《上海堡壘》,是不是馬上就資源攔腰斬斷,慢慢就只能去演電視劇了?
前車之鑑殷鑑不遠,袁華很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自己的演技在小鮮肉中間算得上是卓爾不群,但要說混個什麼影帝,估計是有點費事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