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二十章(第2/3 頁)
則是滲入土壤中的灰燼引起的變化。此事做的神不知鬼不覺,聰明極了。” 話雖如此,沈綏第一次來現場時,就勘破了這個手法。在嘗過雪之後,她就已經察覺出不對勁了,本來想要繞到後廚去看看,但是中途沒能去成,她也就作罷了。因為當時她就起了私心,懷疑此案或許背景非同尋常,並不希望將所有的細節都透露給慕容輔等人知曉。 不過這個細節,卻被當時在場的張若菡看破了。在將離慈恩寺時,沈綏和張若菡有過一段對話,當時張若菡就曾問她:“沈翊麾,不知那方丈院後廚的鹽,您可看了嗎?”,這句話其實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她詢問沈綏是否看了後廚的鹽,是因為她也看出這些鹽中可能摻雜了什麼東西,但是沈綏卻瞞而不報。 第二層含義,則完全是沈綏自己的猜測了,她推測張若菡是在拿鹽自比,問沈綏是否看了鹽,實際上是在問看到了張若菡,是否遂了沈綏的意。換句話說,張若菡是在懷疑沈綏是否是與她的故人相識,並受託,特意來見一見她的。 沈綏當時的回答是:“看了,與某猜想得差不離。”實際上當時沈綏並未看過鹽,她之所以這麼回答,只是為了給張若菡一個暗示。但是兩人彼此之間的意思是否真的傳達給對方了,卻要打個問號。這畢竟是在打啞謎,誰說的話都不明晰,也不能作數。 楊葉道:“這麼說,犯人難道真的是善因?是他盜走了經書,使得圓惠每晚都要去抄經。如此一來,他便可以與方丈單獨相處。” 李青接話道:“會不會是方丈掌握了善因從前的事情,他便謀劃著支走圓惠,以謀殺方丈?” 沈綏搖了搖頭,道:“方丈是死於意外。” “什麼!”兩位堂主驚了一跳,“您為何這麼說?” 沈綏又拿出那些從灶口取出的黑色灰燼,給兩位堂主道: “這裡面的灰燼,就是消失了的炭盆中的灰燼。” 李青和楊葉皆瞪大眼睛看著她,沈綏笑了,解釋道: “我之前一直疑惑,為何方丈的手指之上沾染了金醉坊。經舉舉一提醒,我才想到,應當是紙張。方丈在炭盆中燃燒了一些紙張,那些紙張上其實塗抹了金醉坊。方丈的手指之間沾染了金醉坊,就是因為他曾經拿起過紙張。而這些紙張被他燃燒進入炭盆,成了灰燼。後來灰燼又被藏在了爐灶之中。” “是善因藏的?”楊葉問。 沈綏點頭:“很有可能。這次的案件,犯案手法涉及到一個‘藏’字。善因如果能想到將白色的灰燼藏在白色的鹽、雪之中,肯定就能想到將黑色的灰燼藏在黑色的爐灶之中。” “可您為何要說方丈是死於意外?”李青問。 “現在還不能確定,我還需要拿回去給顰娘驗一驗才能確認。不過可以推測的是,這裡面的金醉坊,有著安眠香的作用。一旦燃燒起來,更是會揮發而出,促使人立刻昏迷。方丈在燃燒金醉坊後,陷入昏迷,再加上房間的門窗都是閉著的,使得房間中形成了一個密室,火盆中的碳繼續燃燒,煙氣瀰漫整個屋子,使得方丈中炭毒而亡。” “方丈既然要燒東西,竟不知要開窗?” “我推測,他不開窗,是因為屋內還有一個人,就是善因。他們兩人的會面不能讓外人知曉,所以關窗掩人耳目。但是很快話不投機,善因發了一通脾氣,打翻了禪室中的供案和佛像,很快就走了。方丈心緒煩亂下,忘記要開窗了,就繼續燃燒那些塗有金醉坊的紙張,才會導致悲劇發生。之後,善因離去後,又後悔了。去而復返,就在方丈院之中懇求方丈原諒,乃至跪地不起。關於這一點,善因的僧鞋底部側部沾染的鹽粒和隱約的碎屑可以證明,他曾經在前院之中徘徊了很久。 但是方丈始終沒有回應。初時善因或許以為方丈是在生他的氣,但是跪了一會兒,他漸漸察覺到不對勁,便連忙進了禪房檢視。結果發現方丈已然一命歸西,倉惶之下,他本能地想要先湮滅證據。於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