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5 頁)
病者。治其本也。(間去聲)
此論陰陽六氣之標本也。六微旨論曰。少陽之上。火氣治之。陽明之上。燥氣治之。太陽之上。
寒氣治之。厥陰之上。風氣治之。少陰之上。熱氣治之。太陰之上。溼氣治之。所謂本也。本之下。
氣之標也。蓋以風寒暑溼燥火六氣為本。以三陰三陽六氣為標。有餘者。邪氣之有餘。不足者。正氣之不足。故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風寒暑溼之本氣。而後調其三陰三陽之標。謂當先散其邪。而後調其正氣。如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當先調其陰陽。而後治其本氣。此標本邪正虛實之治要也。再當謹察其間甚。以意調之。間者。
邪正虛實之相間。故當並行其治。蓋以散邪之中。兼補其正。補正之內。兼散其邪。甚者。謂邪氣獨盛。或正氣獨虛。又當獨行其治。如邪氣甚者。獨瀉其邪。正虛甚者。獨補其正。此補瀉間甚之要法也。如先大小便不利而後生他病者。當治其二便之本病。又無論其邪正之間甚矣。按、此篇列於厥證之間。無問答之辭。乃承上啟下。以申明厥逆之義。蓋人秉天地陰陽五運六氣而成此形。此身中亦有五運六氣。應天道環轉之不息。若感天之客氣。則為客邪所逆而成病矣。若喜怒暴發。志意不調。飲食失節。居處失宜。則此身中之氣運厥逆而為病矣。故病客氣者。自外而內。病同氣者。
自內而外。有標本外內之出入。有邪正虛實之後先。故曰標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一言而知百病之害。言標與本。易而勿損。察本與標。氣令可調。明知勝復。為萬民式。天之道畢矣。
卷三
雜病第二十六
屬性:厥挾脊而痛至頂。頭沉沉然。目KT KT 然。腰脊強。取足太陽 中血絡。(KT 音荒)
此論客氣厥逆於經而為雜病也。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 。上額交巔。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
挾脊抵腰中。太陽之氣。主於膚表。客氣始傷太陽。則經氣厥逆。而為頭目項脊之病。故當取足太陽中血絡。以瀉其邪。沉、重也。莫雲從曰。虛邪之中人也。必先始於皮毛。太陽之氣主表。故首論其太陽。
厥胸滿面腫。唇漯漯然。暴言難。甚則不能言。取足陽明。
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交 中。挾口環唇。循喉嚨。入缺盆下膈。本經曰。中於面。則下陽明。
蓋中於面之面板。則面腫。下於陽明之經。則為胸滿唇漯諸證。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也。陽明之脈循喉嚨。逆則氣機不利。故暴言難。甚則不能言也。當取足陽明之經以瀉其邪。
厥氣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陰。
此邪病足少陰之氣而為厥逆也。足少陰腎脈。循喉嚨。挾舌本。厥氣上逆於喉。故不能言。腎為生氣之原。氣逆。故手足清。腎開竅於二陰。故大便不利。當取足少陰以通其逆氣。
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氣。腹中谷HT HT 。便溲難。取足太陰。(HT 音谷)
此客氣薄於太陰。致太陰之氣厥而為此諸證也。腹乃脾土之郭。氣厥於內。故腹向向然。太陰溼土主氣。為陰中之至陰。故寒氣多。而HT HT 然如水溼之聲也。地氣不升。則天氣不降。故溲便難。
取足太陰以散其厥逆。嗌幹。口中熱如膠。取足少陰。
夫所謂厥者。有病在下而氣厥於下者。有病在下而厥氣上逆者。如上節之厥氣。走喉而不能言。
乃少陰之氣。上逆於喉也。此邪病少陰之氣。而氣厥於下也。蓋心腎水火之氣。上下時交。少陰之氣。厥逆於下而不上交於心。則火熱盛而嗌幹。口中熱如膠矣。取足少陰以散逆氣。而通水陰之上濟。
膝中痛。取犢鼻以圓利針。發而間之。針大如 。刺膝無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