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3/4 頁)
示著,有著十幾年歷史的京城大學生電影節,當年萬小虎起步的獎項,不再獨立舉辦,而是併入了京城國際電影節。
4月初,京城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公佈了,第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國際評委會主席,將由國際大導演、新世界最偉大的導演之一、世界導演界領袖人物、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萬小虎來擔任。
4月中旬,萬小虎帶著製作好的《安因岡》,回到京城,並召開了新聞釋出會。
“首先,我很榮幸京城國際電影節組委會,邀請我擔任天壇獎國際評委會主席。和戛納、柏林、威尼斯相比,京城電影節非常的幼小,但是我相信,依靠中國的廣大市場,依靠中國電影人的智慧和努力,京城電影節必將成為世界一流電影節,為世界電影的繁榮做出巨大的貢獻。”
在記者會上,萬小虎侃侃而談:“今年是第一次舉辦天壇獎,我們將設立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和最佳視覺效果獎10個獎項。秉承‘天人合一,美美與共’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共享資源,共贏未來’的電影節主旨,定位天壇獎。來表達京城電影、中國電影,與全球電影交流對話、互利共贏、共同促進世界電影和諧發展的美好願景。”
一番套話官腔之後。釋出會就到了記者提問環節。
“萬導,您擔任評委會主席之後,將會側重於電影的哪些方面?依然是商業?”
“商業與藝術並重,就我本人而言。我最近在看參賽作品。我希望能挑選出讓我感動和震撼的電影,我會選擇有現實意義和人文關懷的影片。把我的選票投給它們。”
“這麼說你還是選擇了文藝片作為標準。”
萬小虎搖頭:“標準是人定的,只要是好電影,我想每一位評委都不會吝嗇投出自己的票。但是我們要區分一個誤區,那就是獲獎的電影。和吸引觀眾的電影,這並不是相同的。國際知名影展中獲獎的作品,並不都受觀眾的喜愛和歡迎。很多年輕導演會效仿這些獲獎影片的拍攝手法去拍戲,實際上走進了一個誤區。”
“年輕導演應該怎麼學習?”
“這也是京城電影節舉辦的原因,我們希望透過這樣一個電影節,更關注一些能夠擁有市場的電影,中國的年輕導演。可以透過這樣一個與國際交流的平臺,去觀摩世界級別的好電影。同時我們也會組織國際電影論壇,去為年輕導演解釋和剖析,這些優秀電影具備的優點。讓他們能夠親身感受到。”
“萬導,作為商業大導演,您在商業領域的成就,彌補了華語電影的空缺。那麼您覺得現在華語電影還缺少什麼?”
“無論是拍攝方式還是製作技術,中國電影基本上趕上了好萊塢的水平,但在題材選擇和表達方式上還沒有在國際上產生共鳴。中國電影的發展現在還處於‘一窩蜂’的階段,有些急功近利。我們的電影還很單一,缺乏關注人性和社會現實的好作品。很多電影還只看到了眼前利益,沒有真正瞭解觀眾的需求。”
頓了頓,萬小虎繼續侃:“中國電影市場越做越大,我們有了很多跟國外合作的機會,但在國際上的文化宣傳還不夠。現在,有很多中國觀眾瞭解西方文化比中國文化還要多,外國人瞭解我們的文化就更少了。隨著中國在世界上影響力的逐步擴大,我們要讓更多的外國人認識中國文化,我一直在重複這個觀點。電影不是孤立存在的,我們說時勢造英雄,大背景的文化推廣不出去,電影想要在外面取得好成績,肯定很難。”
“怎麼去彌補?”
“有句老話怎麼說?師夷長技以制夷。我們要學習以好萊塢為首的西方電影的技巧,注入東方文化的精髓,用西方人接受的方式,來潛移默化的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