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2/3 頁)
緊張不安。北伐軍方面,6月17日,胡漢民在韶關大本營與廣州方面的電信忽然全部中斷,火車亦中斷,他由此判斷廣州方面已發生了叛亂。當時韶關僅有200士兵,而北伐軍已攻克贛州,胡漢民決定北進赴贛州班師回粵救難。但回師途中,又發生了粵軍第一師叛逃事件。7月9日,北伐諸軍已從贛南迴到廣東南雄,遭到叛軍的阻擊,部分部隊不得不回撤。一直到8月初,軍隊還是不見蹤影。雖然有人勸他離開,孫中山卻覺得在沒有接到前方敗退的切實訊息時,他不能拋下患難相隨的海軍官兵自己離開廣州。
8月9日,孫中山得到確切訊息:陳炯明有襲擊&ldo;永豐&rdo;的計劃。孫中山覺得在前方北伐軍不利的情況下,自己&ldo;株守省河&rdo;,有損無益,遂於8月9日乘英國兵艦次日至香港,然後轉乘商輪到達上海。
轉赴上海的8月14日,正好有暴風雨來襲擊,但還是有2000多群眾冒著風雨去接他。15日,他在上海發布了粵變始末及統一主張宣言,將陳的罪行向全國說明。陳炯明的叛亂,是孫中山一生中遭遇的最慘痛的失敗,他深自痛恨:&ldo;文率同志為民國而奮鬥垂30年,中間出生入死,失敗之數不可屢指,顧失敗之慘酷,未有甚於此役者。&rdo;
蔣介石透過此次與孫中山的共同戰鬥,從此成為孫中山最信任的助手之一,事後,孫中山在給蔣介石的書籍《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中寫的序言中,對蔣介石的表現予以高度評價。蔣介石後來擔任東路討賊軍參謀長,因軍事進展緩慢而萌生退志時,孫中山還用白鵝潭共患難的事情來挽留他。
------------
聯手蘇俄
------------
孫中山一生中一直在領導革命,所以對別的國家的革命也非常關注。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推翻了克倫斯基的臨時政府。1919年7月25日,蘇俄以代理外交委員長加拉罕的名義,發表致中國南北政府宣告,表示願意放棄在沙俄時代對中國的侵略所取得的權利,1920年又重申了這個外交主張。俄國是自鴉片戰爭以來,攫取中國領土最多的一個國家,如今新政權發表了這樣一個宣告,雖然明顯是一種策略性的考慮,目的是爭取中國北京政府的承認,以對付日本,並有利於在西伯利亞地區鎮壓白衛軍。但這種外交姿態在當時也實屬不易,因而得到了孫中山的熱烈歡迎。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